4.4 月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4 月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6 17:1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
月相
一、单选题
1.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6日(农历十二月初一)金环日食出现,我国不同地区均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发生。当天的月相为
(??
)
A.新月??????B.上弦月???
??C.满月??????D.下弦月
2.下面四种月相中只有在傍晚才能观察到的是
(??
)
A.???
??B.??????C.?????D.?
3.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
)
A.?B.?C.D.?
4.2019年已发生了三次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是指处于近地点位置附近的满月),第一次发生在农历十二月十六,第二次邂逅元宵节,第三次发生在农历二月十五,巧遇春分日,有关超级月亮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B.出现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
C.出现一周后月相变为下弦月???????D.第三次出现当天全球昼夜平分
5.2019年的最后一轮“超级月亮”恰好巧遇春分日。这一天地球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
)
A.①???????B.②????????C.③??????????D.④
第5题图
第6题图
6.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开扁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7.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开始在月球“背面”的A处巡视探测,如图所示。月球在绕地球一周的过程中,月球车要经历强光照射的高温考验时段,该时段为农历
(??
)
第7题图
第8题图
A.初一前后?????B.初七前后?????C.十五前后?????D.二十二前后
8.当日、地、月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为
(??
)
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9.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杭州开幕。如图,当天地球大约所处的位置和月球所处位置对应都正确的是
(??
)
A.甲、a???????B.乙、b???????C.丙、c???????D.丁、d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是在月球上“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则当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的基本位置应该是下列各图中的
(??
)
A.B.C.?D.?
11.下列不属于产生月相的原因的是
(??
)
A.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B.月球绕地球运动
C.月球本身不发光?????????????????????D.地球绕日运动
12.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的月相过程的是
(??
)
A.A→B→C→D→E→F→G→H→A?????????B.E→A→G→B→F→C→H→D→E
C.F→A→G→B→E→C→H→D→F?????????D.E→D→H→C→F→B→G→A→E
13.如图是月球绕地运行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月相的圆缺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产生的??????
B.月球绕地球运动周期是365天
C.月球运行到c处,可能发生日食,当晚月相为满月?
D.除夕夜,月球会运行到a处,月相为新月
1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5.“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钱塘江即使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有几米高的浪涛。关于潮水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B.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关
C.与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有关????????D.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二、填空题
17.今天是5月7日(农历四月十五),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今天月球公转到图1中________点附近。
(2)今天晚上看到的月相是图2中的________。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三者共线,月球在中间,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________。
(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时,当天的月相是________,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________。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是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____。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20.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五,中秋节)在杭州开幕,据图甲所示。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滑A→B→C→D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之间位置(填图甲中的字母)。
(2)当晚的月相与图乙最接近,该月相的名称是________。
第20题图
第22题图
三、解答题
21.王维在《鸟鸣涧》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问诗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
22.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解析】发生日偏食或者日环食时,月球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此时月球正对地球的一面恰好完全照射不到太阳光,所以当天的月相为新月。
2.B
【解析】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根据月相的形成特点分析可知A是峨眉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之三十之间的下半夜,故傍晚时不见;B是残月,出现在农历初一至初八之间的上半夜,时间约早上在傍晚的十二个小时之间,故在傍晚时可见;C是凸月,出现在农历初七至十五之间,出现时间大约在傍晚到日出前十二个小时之间,除了傍晚,晚上大部分时间也是可见的;D是满月,整个晚上可见。故B符合题意。
3.A
【解析】
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是下弦月,故是A、C其中某一选项;又因为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边天空,故A符合题意。
4.B
【解析】A、出现“超级月亮”的那天应是农历十五,A不符合题意。
B、超级月亮首先是个满月,当月球经过近地点附近时恰逢满月,我们就称之为超级月亮,B符合题意。
C、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C不符合题意。
D、第三次出现正是春分因此就是全球昼夜平分,D不符合题意。
5.B
【解析】①
是冬至,②是春分,③
是夏至,上弦月,④是秋分,新月.
6.A
【解析】A、
农历十一月二十八
,此时接近初一,故位置在c,说法正确。
B、月球上面没有水,故说法错误。
C、月球上面没有看空气,故说法错误。
D、着落点在月球背面,此时无法拍摄到地球,故说法错误。
7.A
【解析】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被强光照射,则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没有阳光,则该时段为农历初一前后。
8.A
【解析】当月球处于地日之间时,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此时不存在看到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情况,所以是新月,A符合题意。
9.C
【解析】9月10日在6月22日与9月23日之间,此时位置应在图丙的位置;
农历八月十五
,此时月相正好是满月,题图中太阳从左侧射入,所以位置应该在c处,C符合题意。
10.C
【解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在月球上能够看到地球,是因为地球反射太阳的光所致,看到的地球是向光的一侧,而背光的一侧是看不见的,当月球的位置处于图C的位置时,可以看到玉兔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故C符合;
11.D
【解析】ABC、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绕日运动是地球的公转,与形成月相无关,D符合题意
12.B
【解析】月相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从新月开始,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最后又从新月开始周而复始
13.D
【解析】A、月相是地球上每天能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不同,太阳并没有挡住太阳光,A错误;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29.53天,B错误;
C、满月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有可能挡住射向月球的光而使月球处于地球的阴影中,出现月食现象,C错误;
D、除夕夜是农历三十,是新月,月球会运行到a处,D正确。
14.B
【解析】①在我国古代,残月多指下弦月,在上半夜和清晨可见.“晓风残月”,晓,即早上,清晨,可见是早上的下弦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应该是夏季,也就是黄昏7点左右。7点时月亮在柳梢,大概是45-60度角,应该是月历农历上半月十五日左右的情况,是上弦月转到满月;

诗中说,月落,又说夜半钟声到客船,故是半夜,而上弦月是出现在前半夜的西边天空,所以此为上玄月;
④因为在农历十五的时候,为大潮,体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而且潮涨与明月生的时间相同,所以有"海上明月共潮生",故为满月
15.C
【解析】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主要是月亮)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二者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就比较大。
16.D
【解析】A、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在傍晚至半夜在西边天空可见;下弦月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此时月球在半夜至黎明的东边天空可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月相可能是上弦月,黄昏后就有月亮说明是上半月的月亮,上柳梢头说明月亮出来一会了,所以可能是上弦月。明月石,月亮会在傍晚(约6:00)出现,也可能会发生与诗句中类似的情况,也可能是满月(或接近满月),故A选项错误。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
17.(1)D
(2)甲
【解析】(1)5月7日(农历四月十五)月相为圆月,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其中地球在中间,所以月球公转到图1中的D点附近;
(2)农历十五月相是满月,对应图形应该是甲。
18.(1)日食
(2)满月;月食
【解析】(1)有分析可知当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三者共线,月球在中间时,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日食。
(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
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三者共线,地球在中间,此时月相是满月,
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月食。
19.(1)D
(2)B
(3)A,B,E
【解析】(1)由甲图可知,伽利略观察的月相是下弦月;
(2)北半球夏至日时,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B;
(3)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被替代掉;故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故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故C错误;
D、科学研究时刻都可以进行的,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错误;
E、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故E正确。
20.(1)BC
(2)满月或望
【解析】(1)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A(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C(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B(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D(12月22日前后);该天是
9月10日,所以在
BC之间。
(2)改天是中秋节,所以月相是满月。
三、解答题
21.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解析】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二、三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22.(1)下弦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解析】1.从题目看A只能填上弦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23.(1)1圈?
(2)不能
(3)相同的
【解析】(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绕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