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诗歌二首》课件(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诗歌二首》课件(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30 10:17: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0张PPT。诗歌二首 《观沧海》——曹 操教学目标:1. 识记作者、作品 3. 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2. 有情感的背诵诗文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歌朗诵字词音义1. 临2. 澹澹3. 竦峙4. 萧瑟sǒng zhìsè登临水波动荡的样子耸立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诗歌品析叙事内容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诗句情感观海地点和目的水何澹澹总写大海景象总写山岛景象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百草丰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 虚写实写写景写作特点诗意理解: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沁园春·雪毛泽东练习 《观沧海》怎样总写?怎样分写?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龟虽寿曹操作者简介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写作背景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曹操北征胜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龟虽寿》抒发人寿与功业的矛盾心情。1.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2.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3.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体现辩证的思维,即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4.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 最后两句文中作用? 配乐完整,画龙点晴。6. 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本诗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面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