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
2、让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体验迁移、比较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读小数,体验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人教材第34、35页例2例3例4及练习九相关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一下: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一〈个〉、十、百、千)???2、导入: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二、探究新知:??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演示课件例2(数位顺序表)????(1)教师提问:看整数数位顺序表,你认为小数的数位应在什么位置上?(在整数部分的右侧)中间怎样区分呢?(用小数点隔开)???(2)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那么,十分之一表示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有一位小数)所以十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后的第几位?(第一位)它所占的位置叫做十分位,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3)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推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吗?为什么????(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百分位,因为它表示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4)教师提问:谁能依次说出小数部分后面几位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千分位——千分之一;万分位——万分之一;十万分位——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位——百万分之一??)???(5)出示下表,提问:为什么后面用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2、学习小数的读法
课件出示例3
0.58
3.5
41.47
教师提问:你能读出下面这些小数吗?
教师总结: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来即可.将你读出来的内容用汉字写下来,就可以了。(板书)
分组讨论:每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吗?
教师讲解:零点五八表示百分之五十八;
三点五表示三又十分之五;
四十一点四七三表示四十一又百分之四十七。
3、学习小数的写法
出示例4
写出下面小数:一点四;五点八;零点零九;零点八八。
教师提问:写小数时应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圆点,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一点四
写作:1.4五点八
写作:5.8
零点零九
写作:0.09
零点八八
写作:0.88
学生讨论:每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吗?
5.8,表示一又十分之四;
??
??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4页“做一做”。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
3、读出下面的句子。(在书本上读)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在书本上写)
(1)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米.
(2)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提高题:)
1、有一个数,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
小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在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在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点,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4题。
2、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5题。
3、教材第37页“练习九”第6题。
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设计意图
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板书设计
0.58
读作:零点五八
一点四
写作:1.4
3.5
读作:三点五
五点八
写作:5.8
41.47
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零点零九
写作:0.09
零点八八
写作:0.88
作业布置
1、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4题。
2、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5题。
3、教材第37页“练习九”第6题。
教学反思
在教授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要求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同桌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指正。当学生在自己经历了思考过程中产生困惑的时候,就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