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动物怎样运动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执教人
导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通过观察了解猪、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过程方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4、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5、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学习难点
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种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影像资料。学生准备:盘子、墨水、放大镜、蜗牛等。
导与学设计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
1.在前面的两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生活环境、食物等,那么动物要生存,要生活,还必须要干什么呢?(运动)
2.如果不运动的话,它们就没有食物吃,就没有水喝,所以动物要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动物是怎样运动的?(板书课题:动物怎样运动)
教师提问
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可供学生交流的话题“动物的生活环境、食物等,那么动物要生存,要生活,还必须要干什么呢?”以讨论交流的形式帮组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
自主学习
认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
1.最好选用动态影像资料观察,教师播放各种各样的动物运动资料。
2.学生交流、汇报:影片中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腹部贴在地面上的,用腿走的,奔跑的……
3.教师引导概括: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游泳等。
4.为什么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各不相同呢?它们各自的运动方式和什么有关?
学生分组讨论。
5.小结:各种动物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
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概括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动物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各有不同”,使学生明确,这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
合作探究
观察猫和狗的运动方式
1.猫或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你仔细观察过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猫和狗的运动。
2.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并汇报各组的观察结果。 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
1.蜗牛没有像猫或狗一样的腿,它是怎样运动的呢?
2.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记录、汇报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式,文字的、图画的、图文并茂等等。
交流提升
分小组汇报交流。
交流汇报
这一环节避免了学生用经验或想象做解释,要让学生用事实来说话。
巩固拓展
拓展延伸
围绕“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作为拓展活动。
我们认识了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方式。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吗?
布置任务
意在不断扩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圈,促使他们像课堂上这样去探索、研究其他不熟悉的动物运动方式及特点,从而获得更多的发现。
作业设计
长江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动物怎样运动
动物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游泳等。
猫和狗的运动特点:左前、右后、右前、左后。
蜗牛的运动:腹足。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1.静态的动物运动图片不利于学生的观察。教材第一组图片,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用动态性的影像资料,效果更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猫或狗的运动观察在室外进行,课前需勘测一块面积较大的空地。组织教学尤为重要,既不能使被观察动物受到惊吓,也要防止学生的注意力转移。(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在课前在僻静的场所,拍摄下猫或狗行走或奔跑的录像,然后再在课堂上播放来教学)蜗牛的运动观察在室内进行,可将蜗牛放在长条形透明的玻璃片上,从背面观察蜗牛的运动。
3.在观察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一定要避免学生用经验或想象作解释。要教他们记录事实,用事实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