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习题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习题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27 19: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
1.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试说明:∠2=∠1+∠C.
1


翻折法
解: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F(相当于将AB边向下翻折,与BC边重合,A点落在F点处,折痕为BE).
?因为BE平分∠ABC,
所以∠ABE=∠CBE.
因为BD⊥AD,
所以∠ADB=∠FDB=90°.
返回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ABC=45°,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
试说明:∠ADC=∠BDF.
2


构造法
解:如图,过点B作BG⊥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G.
因为∠ACB=90°,所以∠2+∠ACF=90°.
因为CE⊥AD,
所以∠AEC=90°.
所以∠1+∠ACF=180°-∠AEC=180°-90°=90°.
因为CE⊥AD,所以∠AEC=90°.
所以∠1+∠ACF=180°-∠AEC=180°-90°=90°.
返回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3


旋转法
解:如图,延长CB到点H,使得BH=DF,连接AH.
返回
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若AB=5,AC=3,求AD长度的取值范围.
4


倍长中线法
解:如图,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
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CD=BD.
又因为AD=ED,∠ADC=∠EDB,
所以△ADC≌△EDB(SAS).所以AC=EB.
因为AB-EB所以AB-AC<2AD又因为AB=5,AC=3,
所以2<2AD<8.
所以1返回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5


截长补短法
解: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
在正方形ABCD中,BC=DC,∠B=∠CDA=90°,
所以∠CDF=∠B=90°.
又因为BE=DF,所以△CBE≌△CDF(SAS).
所以CE=CF,∠BCE=∠DCF.
所以∠BCE+∠ECD=∠DCF+∠ECD.所以∠ECF=∠BCD=90°.
因为∠GCE=45°,所以∠GCF=∠GCE=45°.
又因为CE=CF,GC=GC,
所以△ECG≌△FCG(SAS).所以GE=GF.
所以GE=DF+GD=BE+GD.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