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kuò
dà
fàn
wéi
nǔ
lì
chà
shí
càn
làn
zhè
jiānɡ
luó
diàn
dù
juān
xiá
zhǎi
jiān
tóu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重荷(hè
hé)
刹那(shà
chà
)
紫色(zǐ
zhǐ)
臀部(tún
diàn)
漆黑(qī
xī)
蜿蜒(wān
wǎn)
四、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扩大
浅蓝
重荷
云霞
B.灿烂
奇观
光亮
金华
C
.突兀
聚集
拥挤
仰卧
D
.蜿蜒
梢微
撞破
漆黑
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
A.
安静,不嘈杂。(清净)
B.
过重的负荷。(重荷)
C.
光彩鲜明耀眼。(灿烂)
D.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景观)
3.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对这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具体地、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
B.
这句话作者先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又用“一步一步”“慢慢地”等词语描写海上日出的动态,生动地写出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C.
这句话中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伟力。
D.
这句话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我”观看海上日出时的感觉,表达出“我”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4.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A.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A.
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A.
盆栽的是经过人工精心培育,比起山上的映山红更显得精神。
5.
下列对《颐和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B.《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
C.《颐和园》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D.《颐和园》抓住每个景点相同的特点来写的。
五、填空题。(37分)
1.
比一比,再组词。(5分)
扩(
)范(
)努(
)移(
)陆(
)
旷(
)茫(
)怒(
)够(
)击(
)
2.照样子,填动词。(6分)
例:(扩大)范围
(
)重围
(
)油灯
(
)重围
(
)生机
(
)光芒
(
)海面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
欣赏
观赏
(1)我们去春游时,一边(
)风景,一边采集标本。
(2)有机会我也去金华的双龙洞去(
)那些形态各异的石钟乳。
扩大
扩张
(3)美国的势力正在向南(
)。
(3)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
)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4.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海上日出》选自
的散文集《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
、
、
的顺序重点描绘了
和
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
和
的思想感情。
(2)《记金华的双龙洞》按
的先后顺序,记录了作者去
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以及
。
5.
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成陈述句)
.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仿写句子)
.
六、阅读理解。(18分)
(一)课内阅读。(7分)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
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2分)
.
2.
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2分)
.
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句中“滑”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3分)
.
.
(二)课外阅读。(11分)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水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
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4分)
.
.
2.
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__
__比作_
__,说明了雪峰__
__。文中多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如:
(4分)
3.
作者运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这个句子是:
.
.
(3分)
七、习作例文。(25分)
以“游
”为题,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kuò
dà
fàn
wéi
nǔ
lì
chà
shí
càn
làn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时
灿烂
zhè
jiānɡ
luó
diàn
dù
juān
xiá
zhǎi
jiān
tóu
浙江
罗店
杜鹃
狭窄
肩头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重荷(hè√
hé)
刹那(shà
chà√)
紫色(zǐ√
zhǐ)
臀部(tún√
diàn)
漆黑(qī√
xī)
蜿蜒(wān
√wǎn)
四、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
A.扩大
浅蓝
重荷
云霞
B.灿烂
奇观
光亮
金华
C
.突兀
聚集
拥挤
仰卧
D
.蜿蜒
梢微
撞破
漆黑
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D
)。
A.
安静,不嘈杂。(清净)
B.
过重的负荷。(重荷)
C.
光彩鲜明耀眼。(灿烂)
D.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景观)
3.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对这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这句话具体地、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
B.
这句话作者先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又用“一步一步”“慢慢地”等词语描写海上日出的动态,生动地写出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C.
这句话中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伟力。
D.
这句话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我”观看海上日出时的感觉,表达出“我”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4.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A.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A.
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A.
盆栽的是经过人工精心培育,比起山上的映山红更显得精神。
5.
下列对《颐和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B.《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
C.《颐和园》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D.《颐和园》抓住每个景点相同的特点来写的。
五、填空题。(37分)
1.
比一比,再组词。(5分)
扩(扩张)范(模范)努(努力)移(移动)陆(陆地)
旷(旷达)茫(苍茫)怒(发怒)够(能够)击(击掌)
2.照样子,填动词。(6分)
例:(扩大)范围
(冲出)重围
(举起)油灯
(透过)重围
(增添)生机
(放射)光芒
(跳出)海面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
欣赏
观赏
(1)我们去春游时,一边(欣赏)风景,一边采集标本。
(2)有机会我也去金华的双龙洞去(观赏)那些形态各异的石钟乳。
扩大
扩张
(3)美国的势力正在向南(扩张)。
(3)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4.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录了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5.
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成陈述句)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仿写句子)
小提琴的调子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令人陶醉其中。
六、阅读理解。(18分)
(一)课内阅读。(7分)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2分)
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2.
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2分)
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
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句中“滑”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3分)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二)课外阅读。(11分)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水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
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4分)
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天山的。
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等文字看出来的
2.
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__云影__比作_银灰色的花__,说明了雪峰__很白__。文中多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如: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4分)
3.
作者运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这个句子是: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3分)
七、习作例文。(25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