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了解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2.通过过滤等操作认识净化水的方法,了解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3.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会区分常见的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4.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会应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5.通过探究从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学会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通过了解水资源现状,养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好习惯.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在学习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1.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的区别.
2.水的净化和硬水、软水的检验.
3.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会应用化合价写化学式,学会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难点】
1.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专题一 水的净化和水资源保护
水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4
℃时ρ=1
g/cm3,101
kPa时,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
净化
方法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分布、储量
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
爱护水资源
水污染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水污染危害
人饮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
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消除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提倡零排放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专题分析】
这一专题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但难度不大.这一专题主要包括水的分布、性质,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与水体污染等,这些知识较基础,易掌握,但不容忽视.
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解析〕 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但是分配不均衡,所以需兴建水利工程,故A错误;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这样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农药和化肥可能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故C正确;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故答案为A.
[方法归纳] 筛选型选择题,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做到去伪存真,先找出正确的说法来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专题二 水的组成和构成
水的组成的实验探究(即水的电解实验):
①实验现象:
正极、负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正少负多).
②气体检验(正氧负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是氧气;将负极产生的气体导出移近火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是氢气.
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解反应):水氢气+氧气.
④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实验注意事项:a.所用电源为直流电源(如电池);b.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专题分析】
本专题知识常以选择题、实验题、填空题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近年来中考中常考查水的构成、组成及电解实验,并以水的电解实验作为核心,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考点难度不大,只要我们熟悉相关实验操作过程,记住实验现象,学会观察、分析、推理的一般方法以及注意对生活环境的观察,便能较好地回答题目考查的问题.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并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我们对所学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将你的新认识写出三点.
(1)
.?
(2)
.?
(3)
.?
〔解析〕 (1)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两种气体,确定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通过生成物可判断水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
〔答案〕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水是一种氧化物或化合物
[方法归纳]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记忆口诀: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专题三 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
从宏观上来看: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以及物质的元素组成.
从微观上来看: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以及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化学式写法:
单质:①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②非金属气体,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化合物:①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②氧化物的化学式,一般将氧元素写在右边,其他元素写在左边.
3.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区别:
化合价
离子
定义
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写上元素的化合价.如: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如:O2-
联系
阳离子带正电、显正价;阴离子带负电、显负价
4.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一般规则是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5.化学式的意义与物质组成计算的关系.
化学式不仅从宏观上揭示了物质组成中元素的种类,还能从微观上揭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关系,通过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式就能揭示出物质组成的各种元素质量关系.通过化学式计算物质组成的各种元素质量关系,要注意将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比较.
【专题分析】
化学式与元素的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的工具,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考查的方式主要有:(1)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2)理解化学式的意义;(3)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4)以生产、生活中的某些产品为背景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5)以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为背景,以考查物质的组成、化学式与化合价、根据化学式计算为内容的综合题.这部分命题有时还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考查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
A.30% B.40% C.50% D.60%
〔解析〕 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7.8%.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73.9%.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故答案为D.
[方法归纳] 本题采用“中值假设法”,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求氧元素质量相等的CO和CO2的质量比.
〔解析〕 由于2CO和CO2的氧原子个数相等,即氧元素质量相等,则:
2CO ~ CO2
56 44
即56份质量的CO和44份质量的CO2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 14∶11.
[方法归纳] 按“等效化学式”法,将不同的化学式通过某种等量关系转化为相同或相似的化学式或将化学式通过扩大、缩小、拆开等方法变形,变形后依据已知信息,来解决某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