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诸
子
百
家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and
their
exponents
主讲人:Alice
Liu
目录
1
单元地位分析
2
学情分析
4
3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重难点分析
5
教法、学法分析
7
6
讲授
作业
1.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体会古代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环节。
2.学情分析
班级人数:20
年级:G11
国际学校学生
学情:5%的学生(1人)能脱口而出诸子散文中的经典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90%的学生(18人)大概知道儒、道两家的核心主张,但不知其所以然。5%(1人)对先秦诸子流派与主张几乎一无所知。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掌握先秦诸子流派的产生背景、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与后世应用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比较法、讨论法学习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将文本解读与理解运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认识,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4.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
依据:谈中国传统文化必先了解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它将为了解、辨明这些思想的精华与糟粕打下基础,也为学以致用打下根基。
依据:1.从学生的认知特征来看,认识事物总是由表及里,由思想到背后的原因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2.从理论上看,这个问题的阐述也为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理做好铺垫。
5.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①情景教学,化死的知识为活知识,亲近历史文化。
②合作探究:化教师行动为学生行动,理解历史文化。
说学法: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
讲解:
1、你知道“诸子百家”的含义吗?
“诸子”指的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的出现背景:
1、政治: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争霸。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这使得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文化: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4、学术自由: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儒家(Confucian):
孔子(confucius),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他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主要思想:
(1)思想观:
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就是爱人,“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2)政治观:
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
刑杀。
主要思想:
(3)宇宙观: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4)教育观:
①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
②“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③提倡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拓展: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丛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家(Taoist):
老子(Laozi),字聃,(前571
-471年),楚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据说曾任周王朝“守藏室之吏”,管理国家图书,后隐居不仕,著《道德经》五千言。
老子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Tao
produce
one,one
produce
two,two
produce
three,three
produce
all
things.
主要思想:
(1)思想观: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提倡朴素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教育观: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
(2)政治观: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主张道法自然。
墨家(Mohism):
墨子(Mozi),名翟,(前468-376年),鲁国人,出身平民,做过木匠,据说师从孔子,因不满儒学而另立学派,曾前往各国讲学,门徒很多,有严密组织,并且能行侠仗义,赴汤蹈火。
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
Love
each
other
and
benefit
each
other.
主要思想:
(1)思想观: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等十大主张。
(4)教育观: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的认识来源于3个方面,提倡“亲知、闻知、说知”。
(2)政治观:反对奴隶贵族的世袭制,具有阶级平等的意识。
(3)宇宙观:肯定“天志”和“鬼神”的存在,企图用其来威慑和警戒统治者。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墨守成规
法家(Legalist
school):
韩非(Han
Fei),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提倡“法术势”紧密结合,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后代总要超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提倡法治。
韩非子名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The
world
is
different,
the
matter
is
different,
the
matter
is
different
for
change.
学派
代表
所处时代
主要主张
著作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孟子》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无为”
《道德经》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性恶论”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小结:
古今影响较大之人: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行孔子学院揭幕典礼
世界看孙子
在日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
在美国不但制定了“孙子的核战略”,而且又按照《孙子兵法》制定了新战术。
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在战争中,手不释卷地阅览《孙子兵法》。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认为应该以哪一家或哪几家的思想主张来管理班级?(请用本派观点阐述管理方法)
讨论会
古今的思想观点: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尊敬师长,公民享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廉政、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练习: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D
A
课后作业:
请分析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