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
置。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東后,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笭题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治秩序
费孝通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
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
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囯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
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人认为
“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
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
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
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徫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
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
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
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
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9页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匆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
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
会輿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徳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
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
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
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東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并不准
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
并不是离开社会,由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乜许就是普通所谓亼治,但是礼治
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
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饣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
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注】:“曾子易箦”出自《礼记》,主要讲曾子在病重之际坚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
床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认为只有把社区的范围缩小,社会秩序才能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相安无事。
B.乡土社会不是“无治而治”的社会,而是人们主动服于成规的“礼治”的社会
C.如果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可以说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
D.乡土社会的治理模式是一种礼治秩序,它通过传统的礼来教化人们并且维持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先阐释礼的内涵,接着分析礼与法的异同,它们虽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们
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
B.“曾子易箦”的例子体现了儒家礼法至上的观念,有力地论证礼是经教化而成为主动性的
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C.文章第六段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了比较,论证了礼“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
使人服膺”的观点。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