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7 16: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①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引进越南占城稻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
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
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宋朝时,_______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_______
和_______
成为重要的粮仓。
谚语:“_______熟,天下足”。
长江下游——苏州
太湖——湖州
水稻
长江下游
太湖流域
苏湖
苏常
②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③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1)丝织业发达: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宋·皇后服(复原)
(2)棉纺织业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黄道婆
南宋棉毯
(3)制瓷业发达: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观音坐像
宋·孩儿瓷枕
瓷器挂盘
五大名窑
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河南
禹州

汝窑【河南
宝丰

官窑
【河南开封

定窑
【河北曲阳

哥窑
【浙江龙泉

宋代五大官窑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官窑葵瓣洗
定窑孩儿枕
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哥瓷
景德镇瓷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瓷都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景德镇在东晋叫新平镇,北宋真宗时改名为景德镇。因当时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泉州出土的海船
南海一号古沉船
船长41.8米
船宽11米
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
排水量估计可达828吨
载重近425吨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4)造船业发达: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描绘北宋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在遥远的11世纪,东方曾经有一个国家,它几乎占有了整个世界的财富,它所爆发的商业革命比西方早500年。这个国家就是宋朝。
——美国纽约时报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货郎图》(局部)
1.市镇的发展
(1)地位: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清明上河图(局部)
商业都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材料对比: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每一笔交易,都有千万之多。
宋代经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贸易繁荣。
合作学习
史料研读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三:潘楼东区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为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东京梦华录》
根据以上材料,对比唐都长安,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特点。
1、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市”的空间限制,而广布于街道坊巷中。
2、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2)表现:
①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②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③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④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1.市镇的发展
史料研读
材料一:宋高宗说:“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二: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思考:宋高宗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支持、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获得丰厚的利润
2.海外贸易
(1)地位: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鼓励海外贸易,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③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海外贸易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纸币的出现
史料研读
材料一:川界用铁钱,小钱十贯重65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材料二: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流通。
——吴泳《鹤林集》
思考: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会子的出现有何影响?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②有利于大宗交易的实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北宋铁钱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布局有何特点?
纺织中心
制瓷中心
苏湖粮仓
商业中心
经济重心在南方。
世界商港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三个时期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方初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经济重心南移
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城市
开封
杭州
商业的繁荣
2、海外贸易发展
早市
夜市
草市
世界大商港:广州、泉州
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交子
农业
1.占城稻:提高水稻产量,并居粮食作物首位
2.茶树种植普遍
3.棉花向北推进
4.秧马
手工业
1、纺织业——棉纺织
2、制瓷业---景德镇
3、造船业
1、广州、明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2、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归纳总结
原因
知识梳理
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南移的过程
北方战乱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繁荣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