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7 10:30:40

文档简介

2019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选择题部分
1.答案:C(解析:A项鬈曲(quan)歆享(κin)B项汘涔涔(cen)狙击(j)
D项隽永(juan)窸窸窣窣(s0)
2.答案:A(解析:B项半饷一一半晌;C项闲熟一—娴熟;D项圣地一一胜
3.答案:D项解析:A勉力:努力,尽力,符合语意。)
B正确,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C正确,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D错误,贻笑大方:被内行笑话。从语境上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重复。)
4.答案:C(A项并列不当,“影星、歌星和娱乐明星”概念交叉。(B项主语残缺,滥用介词“随
着”,造成后面一句话主语残缺。D项语序不当,应将“充分”移到“发挥”前面。)
5.答案:B(解析:分析所提供的6个句子的内容,可以判断出④⑥为一组,谈的是目前
推进系统中推进剂的作用;⑤①为一组,谈的是推进剂消耗殆尽的后果:③②为一组,是结论性
的句子,而②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上练习紧密。)
6.答案:B(解析:A项“家父”:谦称,称呼抓紧的父亲。此处用错对象。B项“垂爱”
敬辞,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符合语境。C项玉成:敬辞,感谢对方的成全。此处用错对象。D项
恭迎:敬辞,恭敬地迎接对方。此处用错对象。)
7.答案:D(解析:①由“如昼”“嬉笑游冶”可知应是元宵节。②由“纸灰”“泪血”“杜鹃”
可知应是清明节。③由“乌鸦”“蜘蛛”“乞巧”可知应是“七夕节”。④由“悬虎艾”“龙舟”可
知应是端午节。)
8.答案:A(解析:B项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C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
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D项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
况。
9答案:C(解析:B项“余嘉其能行古道”应译为“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D项应译
为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收敛。A项“后秦击赵者再”应译为“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
10.D【解析】D项“反问”错
1.答案:C(解析:赐:恩惠)
12.答案:C(C项与例句中的“以”都表示目的,“来”。A项凭借。B项拿、用。D项因为。)
13.答案:B(解析:B项“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错,应该是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
义。)
14.答案:B(解析:是格斯拉兄弟俩辛辛苦苦在楼上做靴子。)
15.答案:A(解析:联想和华为两家公司并没有联合发表声明
16.答案:D(解析:作者无意把“联想”与“华为”比较,在赞赏“华为”时亦无贬损“联想”
之意。)
非选择题部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7.答案:(1)术业有专攻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高二语文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019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憎.恶(zēng)
鬈.曲(juǎn)
歆.享(xīng)
艰苦卓.绝(zhuó)
B.汗涔.涔.(chén)
嫉.恨(jí)
狙.击(zū)
锱.铢必较(zī)
C.木讷.(nè)
玉墀.(chí)
倔.强
(jué)
一筹.莫展(chóu)
D.殡.仪馆(bìn)
隽.永
(jùn)
粗鄙.
(bǐ)
窸窸窣.窣.(s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但是,在这些错综复杂、苔藓遍地、狭窄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B.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饷,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C.
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D.
杭州至黄山的高铁线经过众多游览圣地,是一条穿梭于山水画廊间的黄金旅游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相关部门要围绕医疗卫生均衡发展等重要民生问题,开展具有监督性的调研视察,讲真话,建诤言,勉.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B.
很多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资金有限又面临政府大量投资的需求,如何确保民生投入成为考验政府的难题。
C.
踢了半天足球,虽然没有进半只球,但队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其表现还可用差.强.人.意.来评价。
D.这所中学虽然为省级重点,但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
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4.














A.知道一大推的影星、歌星和娱乐明星,却不知道中国科学院的著名院士,这能怪孩子们吗?看看我们的主流媒体每天都在传播些什么吧!
B.随着实体书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而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也选择了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试营业。
C.自从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让他们在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从中感受到青年的友好。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知道,航天器在太空运行,需要利用推进器系统来执行轨道变化、轨道维持、姿态控制等多种任务。





,是航天器延寿的关键。
①航天器寿命即宣告终结
②提高推进剂利用效率(产生单位推力的推进剂需求量)
③因此推进剂携带量决定了航天器在轨寿命
④目前推进系统基本都通过航天器携带的推进剂产生推力
⑤推进剂一旦消耗殆尽
⑥从而满足航天器动力需求
A.②⑥⑤④③①
B.④⑥⑤①③②
C.④⑤②①⑥③
D.②③①④⑤⑥
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母亲曾当着众兄妹的面感慨地说:“如果你当初留在重庆不回来,我和你家父的骨头都早就没


。”
B.每一朵花都在含笑,笑蜜蜂的多情,笑蝴蝶的单相思,笑季节对自己的垂爱,笑生命的灿烂光华。
C.
他自豪地说:“看把你们给美的,要不是我尽力玉成你们这桩婚姻,你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干啥呢?”
D.
南京城用它一贯的“热情”恭迎我的到来,炙热的天气着实给来自西北高原的我一个下马威。7.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②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③岂能无意酬乌鸦,惟与蜘蛛乞巧丝。
④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A.①中秋节
②清明节
③端午节
④重阳节
B.①元宵节
②端午节
③中秋节
④重阳节C.①中秋节
②端午节
③七夕节
④清明节D.①元宵节
②清明节
③七夕节
④端午节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够行走在古人的道路上,就写下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C.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检讨。10.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美人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
“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C.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D.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
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
喻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http:?/??/?baike.so.com?/?doc?/?10039751.html?)氾南。
佚之狐
(?http:?/??/?baike.so.com?/?doc?/?6627976.html?)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
(?http:?/??/?baike.so.com?/?doc?/?2017061.html?)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http:?/??/?baike.so.com?/?doc?/?5539560.html?)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http:?/??/?baike.so.com?/?doc?/?5451401.html?)国
(?http:?/??/?baike.so.com?/?doc?/?5451401.html?)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http:?/??/?baike.so.com?/?doc?/?5333421.html?),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http:?/??/?baike.so.com?/?doc?/?6695938.html?),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http:?/??/?baike.so.com?/?doc?/?4466667.html?)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http:?/??/?baike.so.com?/?doc?/?7215028.html?),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
(?http:?/??/?baike.so.com?/?doc?/?1316085.html?)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D.又欲肆.其西封
(?http:?/??/?baike.so.com?/?doc?/?7215028.html?)
肆:扩张
12.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敢以.烦执事
C.
亦以.明死生之大
D.不赂者以.赂者丧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攻郑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
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
烛之武临危受命,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
C.

3
段“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
D.
晋文公没有袭击秦国,而是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使得晋文公终成霸业。
14.
下列对《品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
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可以看到他的或他哥哥的面孔从店堂里二楼楼梯口往下边张望——楼梯口是黑洞洞的,同时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A.
“像走进教堂那样”
说明顾客总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的。
B.
“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没有人在店堂里招待客人,说明格斯拉兄弟俩忽视顾客,也是他们后来生意越来越差的原因。
C.
“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表现了“我”对格斯拉诚实经营的赞美。
D.
选文中“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写出了格斯拉“沉溺”在他制靴的梦中,表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忘我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6
题。
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
这个周末,“断供”刷屏。
一个关于“如何看待联想疑似断供华为办公电脑、服务器的传闻?是否属实?有何影
响?”的提问,在舆论场迅速由“疑似”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话题,对于前者的质疑、批评和嘲讽,近乎一边倒地在社交媒体蔓延。5月19日凌晨,联想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目前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停止供应的消息是“谣言”。
网络空间,一则“疑似”传闻能够骤然而起、急剧升温最终成为热门话题,基本都混杂了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等多重成因,这几乎已是规律性的呈现。理智告诉我们,在各种非官方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官方信息更接近事实。在舆论触角遍及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用虚假信息搪塞舆论,不管饮鸠止渴。联想和华为作为国际级的知名企业,它们的声明和回应无疑是值得信任的。冒着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的风险,单方面或是联手作一场应对舆论危机的公关,后果是这两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
大道理是要管小道理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出现了传闻中描述的情形,它也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次要方面,尽管那样的行为在情感上的确有难以接受的地方。归根到底,美国的极限施压,采取各种手段阻击华为,才是问题的缘起,更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离开这个基本的事实和总体的背景,所有的讨论都会瞄错了靶子、模糊了焦点。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如果为了枝节问题群情激愤,比如一味讨伐所谓的
"
断供者
",始作俑者反倒成
了置身事外的看客,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对这样的情绪保持高度警惕。在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击华为的关键阶段,用不知从何而来的传闻
"
传播
"
中国企业之间所谓的嫌隙,撕裂舆论共识,激化公众情绪,动机暂且不论,效果却是
"
搅混水
"
层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我们。许
多亲痛仇快的事情,就是在盯着芝麻、无视西瓜的情境中形成的,"
断供
"
传闻不应该成为舆论场上的一个新案例。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就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
"
实体名单
"
之后,华为子公司海思公司宣布一直作为
"
备胎
"
的海思芯片全部
"
转正
"。之前的独立研发芯片之路,被称为
"
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背后的支点是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务实奋进的实干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走到今天,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危机意识和实干精神一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
备胎转正
"
是这些元素的最新呈现。与其坐而论道,被各种传闻牵着鼻子走,作一些无谓的
"
联想
",不如奋起直追,对中华文明的赓续有所作为。这是
"
断供
"
传闻给我们最现实的启示。
中国前进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这既是我们的神圣权利,也已被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历史验证。面对大概率会出现的各种困难、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来自外部的倾轧,消除内部的纷扰,做好自己的事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能不断地向前,向前!
(摘自2019年5月19日人民网评,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两家公司联合发声:
这是谣言。
B.
作者认为,在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当下,应该相信联想和华为的官方声明和回应。
C.制造这种谣言的动机不可告人,让国人去讨伐“断供者”,始作俑者却置身事外。D.面对困难,国人应该消除内部的纷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美国的倾轧。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有谣言的根源和关键还在于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B.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夹杂着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多重成因。
C.“与其坐而联想”是劝诫国人不要被传闻迷惑,做无谓的猜想,引起内讧,自乱阵脚。D.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作者在“联想”与“华为”的比较中,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危,奋发努力,贬斥“联想”的“落井下石”。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
3
分)
17.
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题
1
分,共
3
分。任选
3
题,如全选,则取前
3
题评分)
(1)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8

3
分,第
19

6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甲)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
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节选自鲁迅《祝福》)
(乙)
当“公诉”(按照法官们至今沿用的行话)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在这里就象在大厅里一样,妇女们特别起劲,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那样你就能当上愚人王了,要是今天变成了昨天!”
“得哪!”一个老妇人说,“那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在绞刑架上做怪笑
呢?”
“你什么时候才会在百尺黄泉下把你的大钟顶在头上呢,可恶的敲钟人?”
“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
“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
“这个丑像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
……
18.
赏析甲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节选自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19.
甲乙两文刻画了一群怎样的“看客”形象?文章为什么要着重刻画这些人?(6
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
4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
分)
“人无底气,生无根据。”底气是自信的表现,是内生的巨大力量。底气,不是嗓门高、脾气大、口气粗,更不是狂妄、耍横和傲慢,而是表现为一种骨气、硬气和勇气。有底气的人有数、有谱、有据,有底气的人不忧、不惑、不惧。人固如此,家国亦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