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了解有些动物幼时和成年后特征相似,而有些动物幼时和成年后特征完全不同。
2.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经历对动物外部特征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探究过程,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动物的基本特征。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的形态特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与结果。
3.指导学生在对动物的相关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探究过程中,感受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亲代和子代之间存在着异同点。
教学难点:
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了解到动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前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蚕的生长发育标本、蚕的生长记录单及发育卡片
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小动物和妈妈的图片资料、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放学时,都是谁来接你们回家?
学生回答。
小结:放学时,我们都要等家长来接,千万不能跟陌生人走。
2.出示动物学校放学图片
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放学了,但有的小动物却找不到它们的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妈妈吗?引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设计意图】调查上下学的生活情景导入本课,适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亲切而自然。接着,创设幼儿园的小动物放学时找不到妈妈,需要学生们来帮忙的情境,既渗透了德育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为新知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对于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都有哪些了解呢?
指生回答。
活动一:帮助小鸡找爸爸和妈妈
1.出示小鸡、母鸡、公鸡、野鸭、大白鹅的图片
提出问题:小鸡在找它的妈妈,但是找来找去,它发现自己与这些动物家长们长得都有点像,到底谁是自己的妈妈呢?
2.观察小鸡的特点
课件放大小鸡的图片,指生观察小鸡的特点。
观察发现:小鸡的嘴巴尖尖,脚趾分开,脚印呈竹叶形。
3.
指生寻找小鸡的妈妈,并把想法记录到活动手册第7页上。然后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小鸡的妈妈是谁?理由是什么?
4.全班交流
小鸡的妈妈是谁?
为什么其他动物不是小鸡的妈妈呢?(课件出示白鹅和野鸭的图片)观察:白鹅和野鸭与小鸡又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白鹅和野鸭的嘴巴扁扁的,脚上有蹼,会游泳,不是小鸡的妈妈。
(出示公鸡和母鸡的图片)观察:公鸡和母鸡与小鸡比较有哪些异同点呢?怎样判断谁是小鸡的妈妈呢?
小结:公鸡与母鸡都是嘴巴尖尖的,脚趾分开的,外形上与小鸡比较都有相似的地方。母鸡下蛋孵化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播放视频:母鸡孵化小鸡的视频)
提出问题:刚出生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刚出生的小鸡浑身湿漉漉的,还站不稳,需要鸡妈妈继续的呵护与照顾,生活中,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也是妈妈一直在照顾我们,妈妈很辛苦的,作为宝宝可一定要孝顺妈妈呀。
5.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帮助小鸡找到妈妈的?
小结:先通过观察比较外形的方法,排除了野鸭和大白鹅,确定了公鸡和母鸡,接着又通过它们的繁殖方式,确定了母鸡才是小鸡的妈妈。
6.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像小鸡一样是妈妈下蛋孵化出来的吗?
指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除了根据外部特征外,学会根据动物的繁殖方式进行判断谁是小动物的妈妈,教会学生为动物寻找妈妈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
活动二:帮助小斑马、小象、小猴、小兔找妈妈
1.课件出示小斑马、小象、小猴、小兔的图片。
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
指生通过课件的拖动,为小动物们寻找它们的妈妈。
2.提出问题:同学们为小动物们找妈妈时,是怎样找的?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小动物和爸爸、妈妈三者的外貌都非常相似,外部特征联系比较紧密的观察方法。
3.这些小动物的出生方式与小鸡一样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像它们一样是妈妈直接生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多种动物集合在一起,为它们寻找妈妈,这需要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能力。另外,这些动物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繁殖方式都是胎生,通过举出类似胎生的例子,让学生对周围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简单的认识。
活动三:帮助小蝌蚪找妈妈
1.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的儿歌
2.提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把谁当作了妈妈?为什么认为这些动物是它的妈妈?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了吗?小蝌蚪与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小结:幼年的小蝌蚪与妈妈不一样,但是伴随着它的生长变化,小蝌蚪就会慢慢变成一只大青蛙,与妈妈长得一样了。
3.播放: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
思考: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图片出示: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消失,最后变成了青蛙。
小结:小青蛙与妈妈长得完全不同,要想帮助它找到自己的妈妈就要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
4.认识蚕的妈妈
出示蚕的图片。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知道它的妈妈是谁吗?
出示蚕的生长发育的标本,指生小组合作观察,同时将蚕发育过程的卡片排序粘贴到记录卡上。
学生交流,找出蚕的妈妈是蛾,蛾与蚕宝宝也是完全不同的呀。
5.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像蚕一样与妈妈长得不一样呢?
小结:知了猴变成知了、毛毛虫变蝴蝶等。
6.思考:
刚才我们为小蝌蚪、知了猴和蚕找到了妈妈,我们发现这些小动物的妈妈与小动物们长得一点都不像,那怎样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妈妈呢?
小结:要了解这些小动物的发育过程,看来帮助小动物们找妈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用到许多的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直观了解动物特征,以及动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引出小蝌蚪找妈妈的事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有的小动物与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同时播放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视频,感受生物生长发育的神奇,培养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同时,以蚕为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再次亲身感受到小动物变态发育的过程,让学生对探究小动物和妈妈的联系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
7.小测验
(1)本节课,我们在帮助小动物找妈妈,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后总结方法:观察比较找相似之处;繁殖后代的;观察生长发育过程。
(2)达标小测
【设计意图】本课是帮助小动物找妈妈,在此过程中,注重了科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中动物的多样性。同时,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为小动物们找妈妈,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四:帮助小动物找爸爸
1.幼儿园来接小动物的家长中还有小动物的爸爸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爸爸吗?
2.学生将答案做到活动手册第七课的第二题
(快速判断区分梅花鹿、孔雀、鸳鸯、狮子的爸爸。)
3.比较一下,动物的爸爸与妈妈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小动物的爸爸从外貌上看一般长得比较高大,羽毛颜色鲜艳,比较漂亮。
4.动物爸爸与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么些不同呢?
小结:一是因为鲜艳的毛色、漂亮的羽毛会吸引动物妈妈的注意,让动物妈妈们喜欢上它们;另外,高大威猛的体型也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从而保护动物的妈妈和宝宝。生活中,我们的爸爸也是长得比较高大的,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同学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同学也要多多关心爱护我们的爸爸。
5.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爸爸和妈妈呢?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小动物的爸爸和妈妈的图片进行交流与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课外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动物爸爸长得高大威猛,羽毛颜色鲜艳漂亮的原因,除了能够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还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会引开敌人,牺牲自己保护家人,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动物之间的那种舐犊情深,同时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也要多关心爱护自己的爸爸。
三、回顾总结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在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的同时,相信你也收获了不少,谁能说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小结:大自然特别神奇,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联系是在长期的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中还有哪些奇妙的变化呢,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里面会让你继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四、课后拓展
布置作业:饲养一种动物,观察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实践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求生物的性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