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7 13: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习近平:“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
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成就
自主学习
1.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回顾历史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吗?
独立
自主
和平
回到现实
建国初期(1949-1955年)的外交政策:

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另起炉灶”
②“一边倒”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基本方针
(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
(倒向社会主义苏联)
(清除帝国主义特权)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面对不利的外交局势,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不利的外交环境: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中国领导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原则?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正式确认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周恩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
基础
保证
目标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
互利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
侵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
保证
保证
目标
目标
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特征?
尊重、平等、和平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
根据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亚非万隆会议
(1)亚非会议的时间、地点:
(2)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
(3)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原则: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地点
会议主题
会议特征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万隆会议的概况】
伊拉克代表
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而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
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对于万隆会议上菲律宾等代表的发难,周恩来是怎样应对的呢?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同:
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
异:
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什么是求同存异?
议一议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
”。
万隆精神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4日)
地位: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1972年2月23日,北京,尼克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周总理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
外国友人眼中的周恩来
知识总结
一项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个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次会议:
万隆会议
一位伟人:
周恩来
一项方针:
“求同存异”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周恩来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课堂小结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A
朱德
B
毛泽东
C
陈毅
D
周恩来
课堂练习
A
C
D
4、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26届联大
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