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7 22: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温故知新
1.唐朝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唐朝最著名的瓷器是唐三彩。?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5.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6.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号称“诗仙”。
7.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画风风格奔放,立体感强
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仔细观察下图:
天竺
日本
新罗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么?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遣唐使
次数:
成员:
规模:
特点:
目的:
十多批(从贞观年间开始)
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成员素质较高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想一想:
大批的遣唐使来到的大唐对他们自己的国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有些是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
日本文字
























中国文字
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茶道
日文版的唐代诗集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生活用具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shǐ]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用鼻嗅的方法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为日本药商界的始祖
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
鉴真坐像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三、玄奘西行
唐朝与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玄奘前往天竺
玄奘西游路线图
长安
天竺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大唐西域记》
想一想:玄奘西游的影响?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开始翻译佛经,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这些中译本的佛经后来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目的
独行还是结伴
途中遭遇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结伴
独行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弘扬佛法
求取佛经
民间交往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政府交往:
遣唐使







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
本课小结
1.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
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在唐朝时,朝鲜被称为


A.百济
B.新罗
C.高丽
D.天竺
3.关于鉴真东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真东渡到日本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
B.鉴真像被放在那烂陀寺
C.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技术
D.鉴真在日本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当堂检测
C
B
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繁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是唐朝外交兴盛的重要原因
B.
新罗的选官制度传到了中国
C.中国的音乐在新罗、日本很受欢迎
D.中国的饮茶的风俗来源于日本茶道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