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杠杆
年级学科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正确的找出力臂。教师要规范的为学生提供示范,在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杠杆原理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体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各种用具和机械图片,提取出杠杆的概念.(2)通过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3)应用杠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提出猜想、并从实验数据中归纳结论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2)结合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理想。重点: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能正确的找出力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杠杆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学生会切实感受到使用它的好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还不十分清楚,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探索的乐趣,降低学习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导语
认识杠杆
三、进行新课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课堂小结
六、归纳总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设置:
教师利用媒体展示图片阿基米德及其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挑动地球。”
学生观察图片并学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通过情境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新课:
1、展示杠杆的各种图片活动,并让学生拔木板上的图钉。进行新课教学。
学生观察羊角锤拔铁钉、开瓶器开瓶盖、
扳手拧螺丝等
加深对杆杠的认识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杠杆来认识杠杆
通过自己身体的
杠杆体会杠杆的存在
让学生在活动,
体验中构建杠杆模型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杠杆衡的条件
4、杠杆的应用
图片: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就制造出精密的天平,并制造出杠杆.
图片:<桔槔图片》并记载了利用杠杆为农业生产服务.
5、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6、归纳和知识检测:
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2人一组进行实验,分析讨论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
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评估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乐于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全班学生100%参与学习活动;90%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合作: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
七、教学板书
?1.
杠杆的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F1
L1=F2
L2
4.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