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基础巩固卷
(用时100分钟,满分110分)
一、基础知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________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华华”在中国诞生!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 ),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________,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克服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________,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利用该技术,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说,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________的光明前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后,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B.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C.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D.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表明了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1996年,自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B.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C.1996年,自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D.自1996年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毫无二致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前所未有
B.毫发不爽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空前绝后
C.毫发不爽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空前绝后
D.毫无二致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前所未有
二、文本阅读(30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15分)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完成4~6题。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4.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5.和文中“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6分)
6.对“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有“赞颂说”,有“反语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分)
(二)课外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祖母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2018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写老妇人向“我”售卖空心菜,照应题目,引发“我”对故乡南山岭的回忆,从而引出父母、姑婆关于空心菜的经历。
B.自一开始的敏感、讨厌,到后来从中悟出“可以努力活得更好”的道理,姑婆对空心菜认识的过程就是情感变化的过程。
C.父亲一直对空心菜隐忍,是当时物质生活的艰辛所致,遭遇车祸后拒吃空心菜而大吃荤肉就是最好的明证。
D.文章行文脉络分明,从现实回忆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眼前,在时空转换中,观照历史,思考生活,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8.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含意。(6分)
9.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语言表达(11分)
1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说明如何修改。(5分)
通 知
各位家长: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兹定于2019年3月30日在我校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我们将传达今年高考改革的形势,通报第二次模拟考试情况,与大家磋商高考冲刺复习事宜。请务必准时到会。
2019年3月25日
×××中学
11.下图是说客英语S2b的商业模式,阅读后概括图表信息,要求信息之间形成有机联系。(6分)
四、写作(6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珍品是珍贵的物品,一般指极其宝贵之物。长城、曾侯乙编钟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珍品,圆明园、卢沟桥则是记载民族屈辱史的珍品。有人把古玩古董视为珍品,有人把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作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视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还有人谈起往事如数家珍……
请以“珍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第三单元 基础巩固卷
(用时100分钟,满分110分)
一、基础知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________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华华”在中国诞生!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 ),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________,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克服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________,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利用该技术,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说,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________的光明前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后,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B.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C.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D.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表明了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解析:选C 画线语句存在没有主语和结构混乱的问题。A项虽然删除了“随着”但加上了“后”。B项和D项没有改掉原句的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1996年,自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B.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C.1996年,自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D.自1996年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解析:选B 第二段文字的开头,要填写一个引出句。接下来的语句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家”,所以要填入的语句应该是时间状语句,排除A、C两项。D项语序不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毫无二致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前所未有
B.毫发不爽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空前绝后
C.毫发不爽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空前绝后
D.毫无二致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前所未有
解析:选D “毫无二致”,强调一模一样。“毫发不爽”,强调一点差错都没有。用“毫无二致”。“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此处应用“循序渐进”。“跋山涉水”,形容走远路的艰苦。“劈波斩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也指勇敢向前的精神。应用“劈波斩浪”。“前所未有”,前面没有。“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语气较重,太绝对。应用“前所未有”。
二、文本阅读(30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15分)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完成4~6题。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4.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解析:选D A项,“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指的是事实;说她们是“暴徒”,这是段政府对她们的诬蔑。B项,“流言”指代错。语段中说得很清楚: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C项,惨象指代错。应为“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5.和文中“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6分)
解析:文中反复说刘和珍“微笑”,是强调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而这样一个青年被反动派杀害,更能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加强了控诉的力度。
答案:说明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出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6.对“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有“赞颂说”,有“反语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分)
解析:理解这句话,必须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的思想主旨来理解。两种说法其实都有道理。认为“赞颂”可以,认为“反语”也没错。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赞美刘和珍等革命青年,揭露段祺瑞政府的暴行,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答案:①“赞颂”。“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赞颂刘和珍君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②“反语”。这是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协调一致。
(二)课外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祖母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2018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写老妇人向“我”售卖空心菜,照应题目,引发“我”对故乡南山岭的回忆,从而引出父母、姑婆关于空心菜的经历。
B.自一开始的敏感、讨厌,到后来从中悟出“可以努力活得更好”的道理,姑婆对空心菜认识的过程就是情感变化的过程。
C.父亲一直对空心菜隐忍,是当时物质生活的艰辛所致,遭遇车祸后拒吃空心菜而大吃荤肉就是最好的明证。
D.文章行文脉络分明,从现实回忆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眼前,在时空转换中,观照历史,思考生活,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解析:选C C项,“父亲一直对空心菜隐忍,是当时物质生活的艰辛所致”理解错误,是“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遭遇车祸后拒吃空心菜”也不是完全因为物质生活的艰辛,还有对自己躲过灾祸的庆幸。
8.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含意。(6分)
解析:这句话理解的关键是“南山岭”一词,它既指“我”故乡中的种着空心菜的菜园子,也比喻父辈、姑婆在艰难中扎根、生存以致建下的家业,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符合这几点意思即可。
答案:“南山岭”原指“我”故乡的菜园子,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与亲情的美好回忆;也指姑婆的家、根和父亲的家业,承载着他们对安定富足生活和幸福家庭的美好愿望;不仅如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寄托自己幸福、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
9.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解析:“岁月里的空心菜”一句,用“岁月”修饰“空心菜”,给人以悠远的时空之感,同时“空心菜”一词,也就有了象征意味:一是象征父辈们的飘无根基的艰苦生活,二是虽无根基却顽强坚忍的生命力。另外,这篇文章还以这句话为线索,回忆苦难的岁月,歌颂父辈生命力的顽强。符合这三点即可。
答案:①题目形象生动,给人以时空感、历史感与沧桑感;②“空心菜”贯穿全文,是全文行文的线索;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空心菜”无根,象征着父亲与姑婆早期的苦难;“空心菜”生命力强,又象征着他们的坚强。
三、语言表达(11分)
1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说明如何修改。(5分)
通 知
各位家长: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兹定于2019年3月30日在我校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我们将传达今年高考改革的形势,通报第二次模拟考试情况,与大家磋商高考冲刺复习事宜。请务必准时到会。
2019年3月25日
×××中学
解析:此题是应用文的改错,注意格式和用语。题中通知应该“简明”,“春光明媚,惠风和畅”无用;“传达”和“形势”搭配不当;“磋商”不合语境,应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从格式看要有具体的时间,落款时间应放到最后。
答案:示例:①“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删去。②补出具体开会时间。③将“传达”改为“分析”。④将“磋商”改为“讨论”。⑤落款处时间放在最后一行。
11.下图是说客英语S2b的商业模式,阅读后概括图表信息,要求信息之间形成有机联系。(6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概括平台的情况,再概括用户的情况,这样两者之间才会形成有机的联系,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说客英语平台既可以直接将教师、课程、服务项目等推荐给用户,又可以通过全国加盟商将它销售给用户;用户再将学习情况反馈给平台。
四、写作(6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珍品是珍贵的物品,一般指极其宝贵之物。长城、曾侯乙编钟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珍品,圆明园、卢沟桥则是记载民族屈辱史的珍品。有人把古玩古董视为珍品,有人把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作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视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还有人谈起往事如数家珍……
请以“珍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式作文题。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心灵世界、生命价值,关注人生、社会、时代,思考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有启发教育作用,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文化底蕴。“珍品”可实可虚,既可实写自己所拥有的珍爱之物,也可虚写自己的情感经历;既可实写民族、国家珍贵的历史遗迹,也可虚写人类高贵的精神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