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第八单元学习活动一重点积累成语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第八单元学习活动一重点积累成语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7 23:1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草木皆兵: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产生多疑的错觉。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草木皆兵
(2)卧薪尝胆
3.历史故事
叶公好龙:指表面上好像喜爱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叶公好龙
(2)愚公移山
2.寓言故事
精卫填海:传说神鸟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女娲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精卫填海
(2)女娲补天
1.神话传说
功德无量: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来源于佛教语。
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1)功德无量
(2)回头是岸
5.外来文化
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1)乐不思蜀
(2)老骥伏枥
4.文人作品
释义
典例
来源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文不加点”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而未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推敲其历史语意。或者断“词”取义,错误理解成语中的某些语素而忽略成语意义的整体性。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误用在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身上。)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特定的对象,有的只用于人,有的只用于物,有的专用于某类人或某一物。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就先请皇甫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用作谦辞,只能对己。)
谦辞是向人表示谦卑和自谦的一类词语;敬辞是向人表示尊重和恭敬的一类词语。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司空见惯”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成语也有词性,每个成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依据其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记忆犹新”指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新近发生的事情一样。“至今还”与“犹”的意思重复。)
成语一般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自身含义和句子语意的比较,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明显的蛛丝马迹。(“蛛丝马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明显”与“蛛丝马迹”的词义相矛盾。)
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是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意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意矛盾。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左右逢源”主要指人因为造诣深,积累多,取用材料时思路开阔,取之不尽。或形容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用在孩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大词小用。)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