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四章:4.1牛顿第一定律(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四章:4.1牛顿第一定律(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28 08:1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铁中高一物理组制作
运动学: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运动学。
动力学:在力学中,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牛顿(Newton
England)
§4.1
牛顿第一定律
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
有哪些代表人物?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认为的?
2、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
一、历史的回顾
代表人物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Greece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伽利略
(Italy)
若没有摩擦阻力,运动的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不需要力来维持。
笛卡尔(France)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推论如下:
1.如图所示,两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
等 高
2.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
等 高
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沿水平面以不变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伽利略通过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的理想实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状态,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原因。
(3)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非一定需要力来维持。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C)惯性大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牛顿第一定律正确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物体都具有惯性。
B
人在电梯启动的时候,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由此可知,人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
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D
在沿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封闭车厢内,人竖直跳起,落下后人落在地板原处。
AD
思考练习
1、被踢出的冰块以2m/s的速度在阻力可以忽略的水平冰面上滑动,冰块受不受向前的作用力?5s后它的速度将是多大?
不受,5s后的速度仍人2m/s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悬浮在空中不动
B
速度逐渐减小
C
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匀速直线运动
D
无法判断
C
3、如图示,在车厢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下列情况下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
(1)细线竖直悬挂: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
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
课堂小结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过程。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观点。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含义。
4、惯性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