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玩偶的基础知识,了解掌握玩偶的制作手法。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以各种制作方法,结合媒材制作玩偶,表情达意。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玩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美术基本技能制作玩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玩偶新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角色特征,运用材料本身的形状、色彩和性质特点制作玩偶,体现玩偶的易操作与表演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收集与玩偶的相关典型欣赏图片,包括手偶、纸偶、布袋偶、说话手等,配以适当的传统、欢快的背景音乐,制成筒单、易操作的PPT课件。
2.用针织袜制作的玩偶嘉宾“佩奇”。
3.信封、纸盒、纺织品等多种媒材。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油画棒等绘画媒材、剪刀、胶棒及纸盒、针织布料料等废旧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手偶嘉宾,引发激情。
师:今天的课堂有点特别,老师给你们们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手偶“佩奇”一一利用长针织袜做成)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佩奇: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叫“佩奇”,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小朋友们的开心果,你们猜猜我是什么玩具呢?
生:玩(手)偶。
佩奇:小朋友想来感受一下我的角色吗?
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其实,“偶”的历史很长,在中国起源于汉代,宋代元代更是偶戏的鼎盛日时期。“偶”可以定义为赋予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一种生命现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玩偶》一课。
板书:《玩偶》。
二、初次探究,感受玩偶
1.涉猎书本,初寻学习内容。
小老师:“偶”的种类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找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一种“偶”呢?
生:手偶、指偶。
小老师:那你能列举一些玩偶的制作材料吗?
生:纸杯、信封、纸盒、袜子等。
师总结:生活中一切可以取来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制作玩偶。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2.互动游戏,初探制作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箱子,里面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礼物。请你们以老师的材料为主,可以稍微加一些其他的辅助材料,化普通为神奇,设定角色,简单制作一个小玩偶,并进行表演,时间为3分钟。
(盒子材料:纸杯、袜子、信封、纸盒)
温馨提示:团队分工很重要,可以先集体讨论角色设定,然后分工制作与表演。
生:团队分工,制作,互动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初感成功之乐。
师鼓励肯定,学生自我反省与提出意见。
学生(自评)哪里最好(成功),哪里还欠缺。
学生(互评)说说优点,提提建议,如果是我会如何让构思。
师、生、佩奇共同联想:例如长袜加上尖嘴可以变成仙鹤;加上信子可以变成蛇填充头部变成马;拉长耳朵变成驴等。
三、深入挖掘掘,探秘玩偶
老师做的佩奇太简单了
(1)请学生先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2)教师出示示范作品,请学生拆装探究,发现点滴。
2.根据角色设定,确认五官表现。(眼晴的突出、嘴巴的突出、耳朵的突出)
佩奇:猜猜我的性格。
学生答:凶恶的、善良的、搞笑的、惊
讶的等,在抓住角色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突
出角色的性格特征。
四、欣赏拓维,感受文化
(点击课件)欣赏赏中、外玩偶造型。说说你认为最成功、最吸弓引你的地方。
五、激活灵感,创作表现
1.用各种材料制作小玩偶
2.根据材料本身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联想。利用联想来塑造五官、脸庞和服饰。
3.用做好的小玩偶来表演节目。分小小组根据玩偶编一些小的节目,上台来演一演。
六、品评交流,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