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
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
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
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
1课时
5.教学用具:
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阶段
激发起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严重的环境污染出发,指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危害,拉近酸雨与学生的距离,进而激发学生想要保护环境,延续生存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所学的酸雨概念。
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起进行探究的兴趣。
问题呈现阶段
提供设计好的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布置本课探究学习任务:酸雨是什么?酸雨是怎么形成的?酸雨对生物有什么危害?如何减少酸雨的形成?
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基于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学习完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探究实施阶段
对各小组的探究学习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指导。帮助学生利用手机获取教师设计好的学习素材,与纸质文本相连接,多角度进行学习,主动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建构。
以小组形式,基于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中创设的探究问题情境,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扫描二维码,利用手机获取教师设计好的学习素材,与纸质文本相连接,多角度进行学习,主动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建构。还可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增进彼此交流,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总结评价阶段
各个小组发言之后,教师针对该组的探究情况进行评价,指出问题所在,对学生鼓励、赏识。教师的总结与小组间的互评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促进今后同类型学习中的知识迁移。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后,学生结合在探究过程中记录与总结的相关信息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交流经验、碰撞思维。
六、教学反思
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易制作、成本低,可以多次编辑、改良,相对于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教材,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应用潜力。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对二维码技术支持的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学习模式未能进行研究。如何结合教育实际,更好地挖掘二维码技术在辅助初中生物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潜力,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与实践。
附件: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一.二维码生成和识读
1.利用互联网上的已有工具编码所需文本
2.进入上述网站或其他二维码生成网站,利用生成器,输入要嵌入的信息(文本、网址、文件、图片均可)生成相应二维码即可。
3.保存生成的二维码,根据需要将其插入到相关文档。
4.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合适的解码器,目前许多手机软件都集成了二维码的扫描功能,如微信、新浪微博客户端等。
5.利用移动设备,打开二维码解码软件,利用摄像头扫描文档中的二维码,嵌入的文字、图片和视音频等信息将被快速呈现。
二、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1.材料一
了解酸雨的概念和成因。图文知识的内容取自教材。在介绍酸雨概念的文字附近,引入第一个二维码,用来补充PH
值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搭建注释性支架,也为材料二中学习调配模拟酸雨溶液做好知识铺垫。酸雨的成因以教材中的示意图呈现,在图片附近引入两个二维码,扫码可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缩减酸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在作答和记录区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和音频总结酸雨成因,学生在梳理知识点及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了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材料二
主要是酸雨对动植物生存影响的两个模拟实验。利用PH值小于5的酸雨模拟液测试其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对金鱼生存的影响。引入了两个二维码分别链接相应的实验视频,实现情境性支架作用,将学生带入实验情境中,快速看到实验过程及结果,通过实验发现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记录实验数据并总结归纳实验结论。
3.材料三
总结酸雨对动植物危害、对建筑、雕塑等景观的破坏及酸雨的防治。嵌入的第一个二维码提供学习指导信息,提示学生在解答困难时可以扫码求助,起到向导性支架作用。指导信息以启发的形式帮助学生寻找解答问题的侧重点,而非直接呈现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利用帮助信息。第二个二维码为学生拓展硫酸与碳酸钙进行反应的化学知识,辅助学生理解酸雨对建筑、雕塑等景观的腐蚀。学生在学习了酸雨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后,最终尝试提出防治酸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