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深圳渔村原貌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72年深圳火车站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邓小平视察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79年7月20日,深圳蛇口的一声炮响,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81年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81年中英街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82年,两万基建工程兵南下进驻深圳,在荒地上建设城市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82年6月,深圳特区和非特区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
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外,俗称关内和关外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83年,罗湖小学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83年的华强北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87年的深圳街头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80年代末南塘服装街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90年代初蛇口东角头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90年代初金地工业区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经济迅速发展的深圳,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人口的涌入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1979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后
现在
30年巨变,创造深圳神话。
改革开放的前沿
从珠江入海口逆流而上,两岸便是郁郁苍苍的珠江三角洲。它是由西江、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分别以高要、清远、惠阳为顶点;狭义的珠江三角洲,西起三水,东至石龙,南至崖门,是一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在这块位于广州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山丘散布、河道纵横、蔗甜鱼肥、桑嫩蚕壮。这里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很早以来,勤劳的三角洲人民就在这里生息、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桑蚕之乡”“蔗糖之乡”和“果蔬花木之乡”。
位于广东南部沿海,面对浩瀚的南海,三角洲内河纵横,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纬度位置
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
广东东南部,临南海,交通便利
3.相对位置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点击地图可放大)
1.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及其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位置关系,对本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知识储备
我国有哪几个经济特区?其中有哪些位于广东省?哪些位于珠江三角洲?
厦门
我国的经济特区示意图
汕头
深圳
珠海
海南
河流与城市
珠三角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珠三角农业的特点
播放视频桑基鱼塘
飞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
二、外向型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创办了大批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这里生产的服装、食品、家用电器等,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世界各地,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
人文因素
纬度位置
气候优越
农业基础好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交通便利(海运),对外联系方便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著名侨乡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廉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
侨乡众多,有利于吸引外资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
有利条件: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侨乡和港澳支持、对外开放政策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
你知道本区工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吗?
大亚湾核电站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发展对经济的突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业逐步转移到了内地省份。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
三、香港和澳门
香港和澳门的位置
香港:国际贸易中心
运输中心
金融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
旅游中心等
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香港
旅游业已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
澳门
澳门:工业
博彩旅游业
运输业等
四、区际联系与共同发展
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唇齿相依,两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各种副产品,甚至大部分淡水都来自祖国内地。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在经济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点击地图可放大)
珠江三角洲
港澳地区
土地
劳动力
投资
管理
技术信息
家电制造
玩具制造
服装制造
优势互补
加工制造业
出口外销
产 品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原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港澳在前,珠江三角洲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
前店后厂,这种独特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促进了两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2.这家玩具厂的投资资金、样品、设计、技术管理人员来自于哪里?
1.这家玩具厂的厂房、工人由什么地方提供?
4.产品主要销往哪里?
3.生产出的产品有什么特点?
1982年初,香港凯达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兴办了第一家港商投资的玩具厂——深圳蛇口凯达玩具厂,工厂里的技术管理人员都是香港人,来自深圳各地上千名的打工妹,她们按照港商的设计及提供的样品,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塑料玩具,产品主要销往香港、美国等地。
1.这家玩具厂的厂房、工人由什么地方提供?
2.这家玩具厂的投资资金、样品、设计、技术管理人员来自于哪里?
3.生产出的产品有什么特点?
4.产品主要销往哪里?
深圳
香港
以轻工业产品为主
外销到香港、美国等地
本节知识小结
珠江三角洲
外向型经济
区域联系与共同发展
香港和澳门
1.香港经济的发展
2.澳门经济的发展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