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利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题
利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和掌握一定的生活经验、自学能力和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进行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课主要采取引导探索的教学法。在解决“钱够不够”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安排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加法,另一种是减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使学生对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急切需要。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大小比较的掌握。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
小数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
运用小数加、减法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7分钟)
1.比较大小。(课件出示)4.5○4.75.3○4.92.1○1.52.1+3.6○1.4+4.32.计算。(课件出示)4.9+3.6=12.5+2.1=5.4-3.2=7.5-2.9=3.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思考后回答。2.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教学例4。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回顾各种文具分别是多少钱。(2)出示例4。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2.解决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自己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3.回顾与反思。(1)讨论:还能有哪些方法解决问题?(2)说一说怎样计算三个小数连加。
1.全班交流获取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2.先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10-6.8=3.2(元)。(1)剩下的钱,小丽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的铅笔,钱够吗?(讨论交流)方法一:2.5+0.6=3.1(元)3.1<3.2,小丽的钱够买。方法二:3.2-2.5=0.7(元)0.7>0.6,小丽的钱够买。(2)第二问用同样的方法交流解决。3.(1)讨论、交流: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2)尝试列式计算解答,并说计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8页第4题。
1.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2.读懂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自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第4课时
利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六、教学反思
对于够不够的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在学习整数的加、减法或者乘、除法时都有过接触。本节课将这个问题与小数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