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第2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学会预防传染病,是学生健康生活的基本能力。本节课中传染病的预防是重点,在本节课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让课堂更生活化、人文化,同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1.让课堂教学更生活化
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对传染病的危害与预防知识和技能有所提高。在设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安排与医生连线,让学生了解苏州地区春季医院接诊传染病的主要类型,通过学生小组资料分析让学生知道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2.让课堂教学更人文化
本节课用畅销小说《岛》引入,介绍二战期间雅典用小岛来隔离麻风病病人,上演传染病人与亲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又以《岛》结束让学生扮演城市管理者,来决策怎样来预防传染病的流行。达成我们在学习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传染病人,给传染病人与关怀与战胜病魔的信心的情感体验。
3.让学习方式多样化
以“握手游戏”来模拟传染病的传播,操作简便,可操作性强,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体验“洗手”可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在传染病“传播途径”教学设计时,采用小组分析资料,讨论,演讲来提高学生资料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学内容设计时,通过小组决策来制定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该章节第2课时,学生对传染病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等在上一课时已有初步了解,因此本节课注重对各类传染病的分析,从而形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概念,针对三个概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分析血吸虫的生活史,描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
说出本地常见春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说出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2.能力目标
(1)
通过模拟探究,鼓励、培养参与探究、乐于探究、善于探究以及分析问题能力。
(2)
能过资料分析,能对资料进行处理,将常见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应用到生活中。
(3)
通过演讲、小组决策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模拟接触传染活动来体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获得健康生活的情感体验。
(2)
感知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3)
让学生在关注传染病的同时,更关注传染病人,给传染病人以人文关怀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描述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并能运用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
(三)教学难点
分析血吸虫的生活史,在春季常见传染病实例中分析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以及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
三、教学过程
活动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了解传染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带来的危害。
介绍《岛》这本小书在二战期间预防麻风病当地采取的措施
认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关注传染病的同时,也应关注传染病人。
握手模拟传染病的传播
四位学生上台与教师握手,并依次说出沾上面粉后的感受及时将要采取的措施。
告知如果这些面粉就是细菌,“你有什么感受?”、“首先想想到的是什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让学生真实体验接触传染的过程,认同“洗手”可以预防某些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学生分组计算“如果一个人手上带有细菌,你已与十个学生握手,这些学生又分别与另外十个学生握手。那么,你把这种病菌传给了多少人?”,得出结论。
教师给出超链接—数学问题,给予学生讨论空间。
让学生在学习中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握手中病原体传播的三个环节。一位学生上台再与教师握手,形象展示三个环节。
给出讨论问题:如果面粉代表麻风杆菌,它的传播需要哪些环节呢?重现与一位学生握手过程,引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在体验中形象地展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学生分析课本上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给合信息库相关知识,了解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并分小组回答教师给出的问题。
介绍血吸虫病的危害,引导学生分析课本血吸虫的生活史,给出问题“1.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谁?2.血吸虫的最终宿主是谁?
3.你对防治血吸虫病有什么好的建议?
”
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分析资料,提高学生资料分析、处理能力。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修正错误观点
教师播放“血吸虫病的预防”视频资料
让学生加深对血吸虫病危害的情感体验。
苏州地区春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类型。分小组分析资料,详细了解每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类型、传播的主要途径与有效的预防措施
教师联线医生,让医生介绍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类型。教师提供“流感”、“诺如病毒”、“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文本资料。
让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小组推选演讲者上台演讲对每种传染病的认识
组织学生上台演讲,总结,常见的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分类。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教材中6项具体措施,得出在传染病预防中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措施,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教师给出6项具体措施,引导学生分析每项措施针对的是哪个环节。
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了解预防传染病措施后面的一些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我们健康地生活
学生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分别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然后分小组介绍每个小组的决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当我们社会中突然爆发出一种未知的新的病毒,你们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决策团队,你们会采取什么措施。每个小组开始讨论决策,选出你们一致认同的一条措施。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生活中,同时引导学生在关注传染病预防的同时,更应关注传染病人,给予病人关怀的情感体验。
总结新课
学生反思感悟本节课内容
教师展示板书
通过板书概念图加深本节课知识理解
四、板书设计
传染病的预防
第2课时
病源体
病名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血吸虫
血吸虫病
患传染病的人
接触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流感病毒
流感
空气、飞沫等
水痘病毒
水痘
接触、飞沫等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
食物、饮水等
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
接触、飞沫等
预防措施
↑
↑
↑
控制
切断
保护
五、教学反思
学会预防传染病,是学生健康生活的基本能力。本节课中传染病的预防是重点,在本节课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并与生活紧密联系,不拘泥于教材。课堂学习更人文化、生活化,学习方式也更多样化。
教师在设计教师活动的同时,更注重设计了贴近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充分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连线医生”、“苏州地区春季传染病资料分析”等环节让课堂更显生活化。以小书《岛》引入,又以《岛结束》,让学生扮演城市管理者来决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使课堂更人文化。
以“握手游戏”来模拟传染病的传播,操作简便,可操作性强,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体验“洗手”可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采用小组分析资料,讨论,演讲来提高学生资料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存在不足:因课堂上留给学生自由讨论与表达的时间较多,课堂略显紧凑。课堂活动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