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探索焦点透视
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
这些图品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近宽远窄
……
所以……
焦点透视的产生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焦点透视的探索历程
焦点透视是指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逐步确立的合乎科学的
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透视方法。
15世纪意大利画家、建筑师阿尔贝蒂认为数学是认识自然的
钥匙,他的画论专门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
重要性
同期的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聂列斯奇对透视学最有贡献,他曾
致力于总括与其同代的画家的经验并作出理论上的结论,把
透视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
德国画家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
理论上的发展。
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消失点:艺术家&工程师在纸上表现立体图时,常用一种透视法,这种方法源于人们的视觉经验:大小相同的物体,离你较近的看起来比离你较远的大。如当你沿着铁路线去看两条铁轨,沿着公路线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两条平行的铁轨或两排树木连线交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这点在透视图中叫做消失点。
凡是平行的直线都消失于无穷远处的同一个点,消失于视平线上的点的直线都是水平直线。
视平线:是透视的专业术语之一,简称H.L,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
视中线:通过消失点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基本点:
心点——与画面成90度角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视点与画面的焦点)
距点——与画面成45度角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
余点——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90度和45度以外)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
天点——近低远高向上倾斜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消失于视平线的上方的天点
地点——近低远高向上倾斜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消失于视平线的上方的地点
足点——绘画者立足的位置,即视点的垂线与基面的交点
焦点透视的类型及其基本原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
消失点
视平线
视中线
再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平行透视:
手绘室内图
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课堂扩展
除了焦点透视,我们还知道那种透视方法?
我们知道焦点透视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那么在焦点透视未传入之前,中国画的透视是怎样的?
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
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清明上河图
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
透视要注意的问题
1.透视是客观存在的,透视无处不在。
2.透视相对空间而言,平面中不存在透视。
3.透视与空间成正比,空间大而深透视就强烈,小而浅则弱。
4.空间中的平行线条仰视,近高远低,俯视近低远高。
5.透视要把握好度,不够会没有空间感,太过则畸形。
6.视域越大透视越大、视域越小、透视越小。
7.只要把握五个方向五个点,即向上看、向下看、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相对于的点、天点、地点、左余点、右余点、心点。再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透视就不难表现。
8.人的两只眼睛是水平的,所以很容易锁定竖线和横线,唯有空间中存在的倾斜线条常常会产生错觉,所以在打形的时候,先画竖线和横线再画空间里面的斜线和曲线。
作业:
用线描的方法对一个物体或场景写生,尽量做到符合焦点透视规律(例如课桌、椅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