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5.14.1生物的分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5.14.1生物的分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8 17: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分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一节的第二课时。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而且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意义十分重要,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说明了分类的必要性,自然地引出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学生试过后,发现自己的分类依据不统一、不完善、不标准、不科学。进而认识到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对表格中的几种生物的比较、分析、认识科学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同时能够对具体的生物确定在分类等级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她们对于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本学期已经学习生物分类的一些知识,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这对学生接受本节课内容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生活中常看到和接触到不少动植物,但生物分类的等级非常复杂,学生理解有些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设法将问题简单化,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科学的分类是将各级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特别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它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学生只有了解它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其它分类单位,而它的概念却很抽象,所以把“种的定义”作为难点,通过比较,观看图片和讨论方式来抓住种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理解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生物学家现在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能说出七个分类系统的关系。

能说出“种”在分类阶层中的生物学意义。

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教材P113页分类等级图示的分析和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尝试对生物分类的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合作学习习惯养成,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学重点]
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和等级。
[教学难点]
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和等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观看超市商品的分类。
[教学方法]
课堂中以“先学后教”为主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案为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辅助以多媒体设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学习方法]
分析、讨论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本子、笔、水果、蔬菜等,假如你是超市服务员,如何摆放这些物品,说出摆放的原因及好处,分类能够快速的找到物品。
提问:如何让国外的朋友准确地找到你?
有了详细和准确的地址,我们就能快速的找到一个人,可见分类更方便我们找到人和物。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自然界中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引出课题
仔细观看,动手摆放并说出原因,观看超市图片,超市物品的分类摆放能让我们方便快捷地找到它们。
留下详细的地址,学生说出自己的地址。?
思考说出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体验身边熟悉事物的分类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明确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任务一)尝试分类
组织学生分组按不同的标准对书中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同学评议。
质疑引导:小组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仍然不利于交流研究,
为了能够准确地找到每一种生物,必须要有统一的科学的分类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呢??
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指出分类中的缺陷。
总结这些分类不完善不科学,不方便我们认识,生物的分类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
尝试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自主学习(任务二)(8分钟)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按要求和规定的时间,阅读课文P113页内容,按要求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题及问答题。
根据自己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认识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4分钟)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中不会的题目和分析题,教师巡视并对学生做出针对性指导。
解决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内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答疑解惑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点拨。
大胆质疑,班内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纠正自己出现的错误。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大胆提问,学生互助解决疑难问题。
达标检测
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题,巡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题目,学生同桌相互批阅,统计分数。
当堂测试学习效果,查漏补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收获与反思
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收获和遗留的问题
说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提出遗留的问题
回眸目标的完成情况课下对知识拓展和延伸
板书设计:
生物的分类
一、尝试分类
分类依据
二、科学分类
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意义
附:生物的分类学案








习目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及“种”在的分类学意义。2.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和等级。?




一、自主学习(任务一):观察课本P112页的图,依据以下标准分组对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1、依据生物的
2、依据生物的
形态特征
生存环境
3、依据生物对
4、依据生物与
人类的用途
人类利害关系二、自主学习(任务二):仔细阅读课本P113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生物学家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
来对生物进行分类的。
2、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有
个主要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







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小麦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






种。4、为什么分类单位排成阶梯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猫想找一个亲戚,请问它应该找人还是找小麦?为什么?人和猫的共同特征是?二、合作学习:
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完成任务二中遗留的问题和下面的分析题:1、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2、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这句话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理解。3、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P114)三、疑难点拨:四、达标检测:(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8分)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A.界、门、纲、目、科、属
B
界、门、纲、目、科、属
、种
C.纲、目、科、属、种
D.门、纲、目、科、属、种2、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A.门

B.界

C.纲

D.界
种3、在每个(
)里,只有一个物种。
A.

B.门
C.科
D.

4.下列动物中,属于同门同纲的动物是?(

A、
鲨鱼和狗
B鱼和小麦
C、狼和兔
D、青蛙和蛇
(二)填空题
(每题1分
共6分)
1、分类的规律:分类的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亲缘关系越
;反之分类的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亲缘关系越
。2、生物学家主要根据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对生物进行分类。通过生物的分类,可以阐明生物之间的
关系,反映生物界的进化。五、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