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篇目二《师说》课件(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篇目二《师说》课件(6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8 22: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人。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时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宏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赏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世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
人物
评价
  《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孟东野序》《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
主要
作品
课学1朗朗晨读—“读”是学语文最好的方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
业解惑也
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
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的。受;同“授”,传授。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
也:表示判断。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惑呢?(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问题,
终不解矣。知之:懂得道理
生乎吾
(就)始终不能解决了。“之”,指知识和道理。出生在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前面(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
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
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
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
师之。吾
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向他)

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学习的是道理啊,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乎:相当于“于”。闻:知道,懂得。师之:就是“以之为师”。师,名词的意
动用法,以……为师”。师道:学习道理。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庸:表
示反问语气
是故无
贵无贱,无长无
知:了解,知道。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
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因此,
所以。无:无论,不分。之:助
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
唉!(古代)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想让人
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也很远了,尚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也亦远矣,
还要拜师求学;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
而耻学于师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出:这里指超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出。犹且:尚且,还。下:低于。耻:形
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是故圣益圣,愚

为耻。于:介词,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还是愚人,大概都
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出在这里吧?(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就会选择老师来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