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方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和成就。
七大领域:政治、经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文化、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了解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5年2考)
考点
1
知识梳理
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北京
义勇军进行曲
政治协商
10
新纪元
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
祖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
(1)国内: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②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民族独立)。[2019.27(4);2017.14]
(2)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___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5年2考;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始70周年)
考点
2
抗美援朝
原因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司令员:__________。
军队:__________________(“最可爱的人”)。
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
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焚身而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
英雄人物代表
(1)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___________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_____,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经济建设
国际地位
胜利意义
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
时间:1950—1952年。
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__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2016.13;2015.15)
封建土地制度
国家的工业化
1.正确书写: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
“文革”=文化大革命
“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结束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
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重大事件
时间
意义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8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
开始
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共产党起先锋模范作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共十年内战
1927—1937年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重大事件
时间
意义
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年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答案 第二次革命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三次革命是指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案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1)国际: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与军事包围;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2)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3)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年2考)
考点
1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时间:________年开始实施,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2018.14)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__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
重工业
工业化
解放牌汽车的今天
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合资双方于2009年7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一汽通用公司。
四
二
三
一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
主要成就
一桥二铁三路四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________迈进(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打下了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工业布局渐趋合理,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2019.26(3)]
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工业化
时间:1953—1956年底。
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形式
(1)农业: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_的高潮。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意义
(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转变。
(2)_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变革,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公有制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时间/地点:________年9月;北京。
会议内容:
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___制度。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5年1考)
考点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017.15)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
(1)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召开,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5年1考)
考点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背景
时间:________年,全国掀起了“__________”的高潮和______________运动。
结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195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调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019.14)
英雄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66—1976年。
直接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5年1考)
考点
4
“文化大革命”
表现:(1)陈伯达、江青、康生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2)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结束:1976年10月,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2016.15)
刘少奇
江青
危害: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教训: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文化大革命”
1.正确书写:鞍山钢铁,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2.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而不是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中国近现代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2017,1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D
2.(2016,13)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3.(2019安徽)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
1.(2019镇江)“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全国人大召开
C
2.1949年10月,年过七旬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打破了自己“不做官的老规矩”,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的任命,并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是做事,不是做官。”由此可知( )
A.新政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
B.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政务院地位突出
C.中国民主建国会逐步改变政治纲领
D.宪法赋予了民主党派合法的地位
A
3.(2015,15)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
4.下面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D
5.(2019东营)1950年9月,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文中的“邻人”是指( )
A.泰国
B.越南
C.朝鲜
D.缅甸
C
6.(2019珠海模拟)多少英魂换一句,山河已无恙。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于2019年4月4日在沈阳安葬。在那场战争结束60多年后,烈士英灵魂归故里。“那场战争”指的是( )
A.抗日战争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D
7.(2019河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B
8.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A
1.(2019,14)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C
2.(2018,14)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C
3.(2017,1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4.(2016,15)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
A.万里长征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
2.(2019江苏文综)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B
3.(2019菏泽)“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一国两制”的实践
A
4.“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5.(2019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有4.17万多个,当年产值达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组)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组)。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C
6.(2019贺州)下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大跃进”运动
C
7.(2019宿迁)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B
8.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个“新制度”是指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A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B
10.(2020改编)党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下面对我国近现代法律文献的共性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
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C.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主要受欧美民主政治的影响
A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B
12.下表是1957年与1960年我国工业、农业总产值统计表,对此表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B.三大改造中实行公私合营调动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D
1957年
1960年
增长率
农业总产值(亿元)
537
415
-22.7%
工业总产值(亿元)
704
1650
134.4%
13.(2019菏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D
14.(2019威海)《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B
15.“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导致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这一史实告诫我们要( )
A.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B.重视发展文化教育
C.均衡发展国民经济
D.重视培养选拔人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