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8 19:5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总览
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式微
式微
诗经·邶风
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
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
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
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
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在内
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
胡:何,为什么。
微:(如果)不是。
君:君主。
中露:即露水,在露水中。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
古诗今译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赏析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
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
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
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
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
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
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子衿
《诗经·郑风》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岂,难道。
嗣:接续,继续。
佩:指佩玉的样子。
挑兮达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古诗今译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深思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深思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赏析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赏析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
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诗今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
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
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
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结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
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
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
引荐。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
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古诗今译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
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
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
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气势,再借此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引荐,富有政治抱负,也有身在盛事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