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重点】
1.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岛丰富的资源及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
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录像片、板图、青藏高原景观图、景观图
【课前活动】
动员、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1.从书籍中找寻“之宝”
是著名的宝岛,它有哪些宝呢?关于这些宝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美丽的传说,请同学们试着去查找一些书籍,摘抄或剪贴有关“之宝”的介绍和传说。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资料最有趣。
2.从书报中探寻“之根”
70年代时,同胞开展了热烈的寻根活动。经考证,他们认为台胞(包括客家人)的祖宗在—就是指祖国大陆,特别是指与仅一水之隔的与。然而,近几年来有人却企图淡化甚至否认与大陆的亲缘关系。那么的根在哪里?请同学们把有关资料摘抄或剪贴下来。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仔细观察两幅景观图,判断哪幅是青藏高原的景观图?(一幅青藏高原景观图,一幅景观图)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省。
(板书)第五节省
(板图)岛、澎湖列岛等岛屿。
(引导)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很多关于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根据这些资料探讨两个问题:(1)宝岛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2)之根在哪里?有什么证据?
(板书)?成因←之宝?
之根←证据?
(讲解)首先,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板书)一、之宝及其成因
请同学们根据剪贴或摘抄资料介绍之宝,教师适时补充。
(板书)??
水产王国 甜岛、粮仓
水果之乡 矿产丰富
森林宝库 水能丰富
(引导)下面请同学们依次分析之宝的成因。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补充。
(板书)
(小结)由于特定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处板块交界之构造带上的位置决定了它自然环境和特产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经济。
(提问)的这些宝贵资源拿在手里怎么用呢?
(讲解)介绍60年代以前在“宝”字上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方式。
(板书)
(提问)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相似,它的发展可以借鉴日本的什么经验?
(讲解)介绍60年代以后在“岛”字上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方式。
(板书)
(讲解)60年代以后,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在30年翻了50倍,人均国民收入翻了20倍,使之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启发)目前,在发展“进口—加工—出口”经济时,谁应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呢?
(提问)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行性如何呢?请同学们根据下列两幅表格分析。
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生产要素比较
基本生产要素
大陆
待选容
资金
?
?
A.雄厚?
B.紧缺
技术,设备
?
?
A.先进?
B.落后
劳动力价格
?
?
A.昂贵?
B.廉价
场地租金
?
?
A.昂贵?
B.廉价
部市场
?
?
A.广阔?
B.狭小
板书设计
(小结)与大陆有广阔的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同学们喜欢的亲亲八宝粥就是与合作生产出来的。但是因为有人为障碍,这种合作还没有广泛进行。很多商人都急切地盼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