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一 2.4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总结+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必修一 2.4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总结+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28 14:19: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讲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
(1)只有重力作用下.
(2)初速度必须为零.
(3)空气阻力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运动可以当成自由落体.
3.特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
(2)加速度为g.
(3)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关于g的说明:
(1)无特殊说明时大小是9.8m/s2,方向竖直向下.
(2)同一地点g相同,从赤道到两极g逐渐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粗略时可以取10m/s2.
5.基本公式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二、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把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称为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性质:(向上),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3.规律:
5.处理办法:(1)分段法:上升阶段——利用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解决
下落阶段——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
(2)整体法:将上升和下落看成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初速度为、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于此即可解决问题.向上规定为正向,
v>0物体上升、v<0物体下落;x>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x<0在抛出点下方.
6.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
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中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1.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的学习,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的条件,体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理想模型
2.运用分段法和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3.根据位移之间的关系解决竖直方向上两个物体相遇的问题’
1
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
A.1∶3         
B.1∶5
C.1∶8
D.1∶9
2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3
如图所示木杆长5
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圆筒AB,圆筒AB长为5
m,取g=10
m/s2,求:
(1)木杆通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
(2)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
4
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
(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定是在t=3.2
s时回到抛出点
B.t=0.8
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20
m/s
D.t=0.8
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
5
在地面上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A后,又以初速度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个物体B,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计空气阻力)(??)
A.
B.
C.
D.
6.球A从高H处自由下落,与此同时,在球A正下方的地面上,B球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阻力,设,g=10m/s2.
(1)若要B球在其最高点和A相遇,求H。
(2)若要在B球下落时二者相遇,则H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7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处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8.甲物体从离地面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在离地面处相遇,如果,为已知量,则(

A.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B.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甲物体正好落到地面
C.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D.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且,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1)
(2)
(3)
(4)
(5)
(6)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
(3)速度位移关系式:
(4)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5)上升的最大高度:H=eq
\f(v\o\al(2,0),2g)
(6)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抛出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讲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
(1)只有重力作用下.
(2)初速度必须为零.
(3)空气阻力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运动可以当成自由落体.
3.特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
(2)加速度为g.
(3)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关于g的说明:
(1)无特殊说明时大小是9.8m/s2,方向竖直向下.
(2)同一地点g相同,从赤道到两极g逐渐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粗略时可以取10m/s2.
5.基本公式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二、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把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称为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性质:(向上),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3.规律:
5.处理办法:(1)分段法:上升阶段——利用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解决
下落阶段——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
(2)整体法:将上升和下落看成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初速度为、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于此即可解决问题.向上规定为正向,
v>0物体上升、v<0物体下落;x>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x<0在抛出点下方.
6.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
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中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1.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的学习,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的条件,体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理想模型
2.运用分段法和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3.根据位移之间的关系解决竖直方向上两个物体相遇的问题’
1
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
A.1∶3         
B.1∶5
C.1∶8
D.1∶9
【答案】D
【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2ghab=v2,2ghac=(3v)2,解得=,故D正确。
2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答案】BCD
【解析】 从位置“1”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2∶3∶4∶5∶…,所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A错误;因为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Δx=d=aT2,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a=,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v3==,B、C、D正确。
3
如图所示木杆长5
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圆筒AB,圆筒AB长为5
m,取g=10
m/s2,求:
(1)木杆通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
(2)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
【答案】 (1)s (2)s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
t下A=

s=
s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t上A=

s=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t1=t上A-t下A=s。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t下A=
s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用时:t上B=

s=
s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t上B
-t下A=s。
4
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
(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定是在t=3.2
s时回到抛出点
B.t=0.8
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20
m/s
D.t=0.8
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
【答案】 A
【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0.8
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gt=10×0.8
m/s=8
m/s,由于初速度不为零,可知t=0.8
s
时刻速度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不可能向下,物体处于抛出点的上方,故B、D错误;由v=v0-gt,解得v0=16
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1==
s=1.6
s,则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2t1=2×1.6
s=3.2
s,故A正确,C错误。
5
在地面上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A后,又以初速度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个物体B,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计空气阻力)(??)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在空中的时间为;
B在空中的时间为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6.球A从高H处自由下落,与此同时,在球A正下方的地面上,B球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阻力,设,g=10m/s2.
(1)若要B球在其最高点和A相遇,求H。
(2)若要在B球下落时二者相遇,则H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1)(2)
【解析】(1)设B上升时间为,则:
B上升的高度为
A做自由落体运动,A运动的位移为
则。
(2)若要在B球下落时两球相遇,H的最小值要大于,而最大值必须满足,在B落地时AB相遇,若B落回出发点时,两者相遇,则B运动的时间为:
,此过程A运动的位移,
故若要在B球下降时两球相遇。
点睛:相遇问题重点方法:对相向运动的两物体,相遇条件是相同时间内,两物体位移之和等于他们之间的初始距离。
7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处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解析】A、B、设乙运动的时间为t,则甲运动时间为,则两球的速度差为:,可见速度差始终不变,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错误;
C、D、两球的距离,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故C错误,D正确.
8.甲物体从离地面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在离地面处相遇,如果,为已知量,则(

A.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B.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甲物体正好落到地面
C.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D.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且,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答案】.ABCD
【解析】两者相遇时,甲的位移大小为,乙的位移大小为,根据得,,甲的位移:,乙的位移:,解得,,故A正确.
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间:,物体甲的位移:
,即甲物体正好落到地面,故B正确.由A可知,两者相遇时的运动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故C正确.乙上升的最大高度,甲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可知,落地速度:,故D正确;故选ABCD.
(1)
(2)
(3)
(4)
(5)
(6)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
(3)速度位移关系式:
(4)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5)上升的最大高度:H=eq
\f(v\o\al(2,0),2g)
(6)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抛出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