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除法
教学目标
复习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进行除法的计算(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除法的竖式表示法和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知识点:除法的意义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平均分。
把1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
(2)20个玉米,每袋装4个,可以装()袋。
除法含义。这里有20个气球,看图你能列出算式吗?把20个气球平均分成4份,每份5个。20个气球,每份5个,可以分成4份。20÷4=520÷5=4根据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计算的方法。
3.复习有余数的除法。11朵花,每人分5朵,可以分给()人,还剩()朵。11÷5=2(人)……1(朵)说一说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余数的含义。
二、巩固训练
1.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2.比较练习。
(1)24个娃娃,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个。24÷4=6(个)
(2)24个娃娃,装在5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个,还剩()个。24÷5=4(个)……4(个)3.课件出示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4题。提示:吃饭时每个人要几个碗,几根筷子?8个碗够分给几个人,14根筷子够分给几个人?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碗可以分给8个人,筷子可以分给7个人,所以可以分给7个人。)
4.课件出示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问题“买哪一种袜子最划算”,就是看每双袜子价钱,越便宜越划算。再让学生独立解答。20÷5=4(元),15÷3=5(元),10÷2=5(元),第一种袜子每双4元,最划算。
三、课堂小结
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除法的意义,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有余数的除法和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要多加练习,熟练地计算和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内容。
教学反思1.除法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2.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是: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2课时
混合运算及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3.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写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难点
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第118页第13题第(1)题,复习数的读法、写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读一读,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
写一写,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小结:无论读、写,都要从高位起,中间有几个零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写时哪一位没有单位必须用0补齐。
复习数的组成。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00+700+8,说说组成的数是多少,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2)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想一想,这道题根据什么来填数。生:数的组成。师:对!你能说说9612的组成吗?生:9612是由9个千、6个百、1个十、2个一组成。师:很正确!请根据数的组成知识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复习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师:数与数之间还存在着大小、顺序的关系。
请你比较下列几组数。740○4056
30000○7003
5928○5978
347○743介绍一下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吗?
把下列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470
4700
400
70
7400
740介绍一下按顺序排数的好方法。
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119页第15题。课件出示,学生理解题意,先画出每个人的最好成绩,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做完后,指名说出比较的方法。
5.复习近似数。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7页第6题,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再请同学回答。6.复习整百数、整千数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200+400
3000+600
100+50
300+400
2000-1000
1200-500
900+500
500+1000
300+900
1400-400
1800-900
1000-500
5400-4000
700+4200
1500-900
看谁算得都对。指其中两题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互动新授知识点二: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教材第114页题1的混合运算式题。
(1)指名学生读出算式。
(2)让学生按照要求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3)帮助学生总结出已学过的混合运算顺序。(使学生明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强调正确的书写格式。
2.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1)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要求学生先想出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注意检查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重点辅导困难学生。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2.教材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第5题、第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
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要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近似数解决够不够问题时,先把准确数估成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再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3课时
克与千克及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3.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经历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地、全面地思考及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知识点:克与千克及推理1.克与千克。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7题,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师:克与千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生:克是表示比较轻的物体质量时用的单位。师:对,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生1: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2:一个足球约重500克。生3:一枚回形针重约1克。师:再说说千克一般是用来表示什么的,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生:千克则是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时用的单位。例如:一袋盐有500克,两袋盐就有1千克,我的体重有30千克。师:分别掂1枚2分硬币和两袋食盐,分别感受1克和l千克有多重。(学生动手掂一掂)师:掂过了2分硬币和两袋食盐,你还能想起1克和1千克的关系吗?生:1千克=1000克。
用质量去算—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示教材第119练习二十二页第17题。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再汇报交流。计算1千克里面有几个500克和1500克里面有几个500克有什么好的方法?(500克500克地数,就可以知道有几个500克。)
数学广角。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2页第7题,大家先读题,看看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满足要求?
要求:①每一行、每一列都用1~9,不能重复;
②每个3×3的格子(粗线内)也都用到1~9,不能重复。同学们可以先观察每行、每列以及每一个3×3的格子,看哪一个里面只缺少一个数字,就先填哪一个,填入后再按照这个过程重复的观察,照题目的2个要求可很快填出答案。
巩固练习
填空。
称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用()作单位。
一袋糖重500克,4袋糖重()千克。
小芳的体重是26()。
一个乒乓球重8(),一个铅球重4()。(5)1000克=1()(6)8000克=()千克(7)6千克=()克(8)3千克50克=()克(9)26千克比41千克轻()千克。(10)一只鸡重3千克,8只鸡重()千克。(11)一个苹果重300克,买()个苹果重3千克。
判断。
一个梨重1000克。()
(2)500克水比500克铁轻。()
(3)6000克和6千克—样重。()
(4)一根跳绳长2厘米。()
(5)一只鸭重3克。()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5千克○4800千克
1千克○900克
2800克○3千克
4.图中每个小方格内填入一个数,使每一行、每一列都有1、2、3、4、5。那么右下角的小方格(用粗线围出的方格)内填入的数应是几。
排排队。
①②③④甲说:“①、②、③中都有我。”乙说:“①、③、④中都有我。”丙说:“②、③、④中都有我。”丁说:“①、②、④中都有我。”你知道甲、乙、丙、丁各是几吗?
课堂小结
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不小,希望课后能多估计、多观察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能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一些结论,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内容。
教学反思1.估量物体的重量时,要先确定估计的标准,再看有几个这样的标准,这些物品就大约有多重。2.推理时,要紧紧抓住题目中有价值的信息,找到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进行推理。
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能正确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知识点: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
判断。(是轴对称图形的画“√”,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画“×”。)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找出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
0
1
2
3
4
5
6
7
8
9
找出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
A
C
D
F
G
M
Q
T
找出汉字中的轴对称图形。
工
由
口
甲
中
喜
日
平移、旋转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吗?
涂出三角板a平移后的图形。
3.剪轴对称图形。
4.在这些活动中,你能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二、课堂小结
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些精美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
三、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内容。
教学反思1.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是:一个图形沿一条直张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是否能够完全重合。2.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主要看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方向是否改变。
第5课时
统计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有规律地画图形。
教学重点
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2.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知识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
1.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跳绳舞蹈乒乓球踢毽其他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活动跳绳舞蹈乒乓球踢毽其他人数
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交流从题中得到的信息。
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集体活动)。
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5.回答表后的两个问题。
二、巩固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第11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同伴交流一下。
四、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内容。
教学反思数据收集完成后可以用统计表来呈现数据,这样不但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通过统计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