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关注香港与台湾局势,争取祖国统一大业
【时政精读1】国台办:美国会有关涉台议案毫无道理
人民网讯: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3月5日就美国会众议院近日通过所谓“台北法案”应询表示,关于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有关涉台议案,外交部已表明严正立场。美国会有关涉台议案公然阻挠其他国家同中国建交、助台拓展所谓“国际空间”,毫无道理。我们坚决反对美方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朱凤莲指出,近一个时期,美国会一而再、再而三操弄所谓涉台议案,只会在两岸之间挑起更多事端,只会给中美关系制造更多麻烦,最终也会损害美自身利益。
朱凤莲表示,民进党当局总是试图通过这种形式挟洋自重,其结果只会加剧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动荡,破坏台海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时政精读2】推动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人民网锐评:2019年12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期间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澳门发展成就,深刻总结澳门成功经验,对“一国两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学习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对“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的澳门特色、澳门亮点、澳门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更深深感受到借鉴澳门经验,坚持和完善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更深深感受到中央驻港机构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是香港社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下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并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今天,面对回归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局面,香港同胞尤其需要重温习近平主席2017年视察香港时所作的“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的郑重宣示,继续从“一国两制”22年多成功实践的非凡历程中汲取自信,不为一时之曲折而动摇,不为外部之干扰而迷惘,以坚定的“一国两制”制度自信,踩实步伐、向阳而行,走出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香港长治久安和700多万香港同胞的根本福祉为依归,建立和完善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并强化执法力量,着力补齐这一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突出短板,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更好维护广大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福祉。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指出,“近几个月来,香港局势牵动着大家的心。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怎会有安居乐业的家园!真诚希望香港好、香港同胞好。香港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期盼。”“一国两制”引航向,紫荆莲花齐绽放。推动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久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这既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内在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治港治澳的切实需要。香港中联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香港工作和视察澳门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刻牢记和践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宗旨,进而实现“两个建设好”,与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一道,在全力“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同时,认真思考围绕“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问题,不负习近平主席重托,不负全国人民期待,努力把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发展得更好,把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得更好,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高考链接】对应考点全透析
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①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
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
给英国。
②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
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
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
租期为99年。
澳门问题:
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澳门,后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②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③1951年葡方仍宣布,澳门是它的一个“海外省”。
台湾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目前台湾问题的局面)。
③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点拨】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
提示:港澳问题是殖民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①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②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回归原因:
①前提条件
——
综合国力强大(根本原因)
②政策保障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法律依据
——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④群众基础
——
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回归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百年国耻。
对港澳:开创新纪元: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对大陆:迈出重要一步: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世界:提供典范: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范例;
对台湾:启示作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知识拓展】港澳特别行政区区旗含义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有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生机的祖国。
【易错辨析】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区别:
①设立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④解决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⑤主要作用不同:特别行政区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过程: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5)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6)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7)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①概况: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②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大陆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
③影响: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
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
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
③
经济联系: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④
人心所向: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⑤
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⑥
政策保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⑦
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2)不利因素: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②台独势力
【点拨】“九二共识”
提示: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知识拓展1】
对台湾问题的两点认识
提示: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②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知识拓展2】
中共的对台政策和立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19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纲领性文件
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05年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
四个“决不”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典例解读】(2019·北京卷)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可知中国明确港澳主权问题,通过致函联合国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香港1997年回归,澳门1999年回归,排除D项。
变式题:(1)(2019·江苏无锡一模)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明我国政府( )
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
C.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
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
【答案】D
【解析】“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体现50年代对台灵活务实,故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排除A项;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是70年代末,排除B项;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是80年代初,排除C项。
变式题:(2)(2018·安徽蚌埠三模)下图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 )
“我们只好跟着走以保全面子”
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
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
【答案】B
【解析】新中国建立后,台海两岸对峙,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材料是为讽刺美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尴尬,而非指责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A项错误;漫画反映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B项正确;材料反映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被愚弄了,C项错误;蒋介石主张“一个中国”,D项错误。
【跟踪训练】
1.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
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
【答案】A
【解析】略
2.(2019·辽宁凌源一模)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毛泽东在论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提出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由此可知论述的应该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电子,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的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论述的是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主作主的愿望是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非民主问题的,排除A项;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与材料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论述无关,排除B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文革”的教训提出的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而非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排除D项。
3.(2019·湖南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 )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中国民族问题应该采取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制,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采取联邦制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并没有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排除A项;苏联斯大林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中周恩来是反对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周恩来主张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非“一国两制”,排除D项。
4.(2019·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高三一模)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到1961年改为只打宣传弹,这表明( )
A.新中国逐渐确立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
B.炮战是两岸保持联系的特殊方式
C.“一国两制”的提出势在必行
D.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958年后两岸炮战从不间断到“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到“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再到“只打宣传牌”,说明炮战不再具有武力对抗的意义,只是两岸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故选B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使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18·江苏盐城三模)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答案】B
【解析】“一国两制”方针没有得到台湾的认同,A项错误;1992年的九二共识的达成,加快了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B项正确;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1987年,C项错误;海峡两岸“三通”实现是在2008年,D项错误。
6.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答案】B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都是结合我国国情采取的政治、经济政策,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政治理念,故选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针对的是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A项错误;“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反映的是特别行政区,不能全面反映材料,C项错误;“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不能全面反映材料,D项错误。
7.如图,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推动
C.“九二共识”基本达成
D.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答案】B
【解析】略
8.(2015·江苏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D
【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C项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D项正确。
9.(2017·浙江卷)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答案】B
【解析】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是澳门的回归,A项错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B项正确;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C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D项错误。
10.(2019·北京顺义区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选A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到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B项;中美建交表明两国关系正常化,但不会是矛盾完全消除,排除C项;祖国统一大业还包括台湾,排除D项。
11.(2019·新疆三模)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
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阶段特征: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成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中美两国受到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遭到反对;中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支持;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关注香港与台湾局势,争取祖国统一大业
【时政精读1】国台办:美国会有关涉台议案毫无道理
人民网讯: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3月5日就美国会众议院近日通过所谓“台北法案”应询表示,关于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有关涉台议案,外交部已表明严正立场。美国会有关涉台议案公然阻挠其他国家同中国建交、助台拓展所谓“国际空间”,毫无道理。我们坚决反对美方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朱凤莲指出,近一个时期,美国会一而再、再而三操弄所谓涉台议案,只会在两岸之间挑起更多事端,只会给中美关系制造更多麻烦,最终也会损害美自身利益。
朱凤莲表示,民进党当局总是试图通过这种形式挟洋自重,其结果只会加剧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动荡,破坏台海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时政精读2】推动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人民网锐评:2019年12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期间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澳门发展成就,深刻总结澳门成功经验,对“一国两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学习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对“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的澳门特色、澳门亮点、澳门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更深深感受到借鉴澳门经验,坚持和完善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更深深感受到中央驻港机构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是香港社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下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并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今天,面对回归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局面,香港同胞尤其需要重温习近平主席2017年视察香港时所作的“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的郑重宣示,继续从“一国两制”22年多成功实践的非凡历程中汲取自信,不为一时之曲折而动摇,不为外部之干扰而迷惘,以坚定的“一国两制”制度自信,踩实步伐、向阳而行,走出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香港长治久安和700多万香港同胞的根本福祉为依归,建立和完善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并强化执法力量,着力补齐这一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突出短板,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更好维护广大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福祉。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指出,“近几个月来,香港局势牵动着大家的心。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怎会有安居乐业的家园!真诚希望香港好、香港同胞好。香港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期盼。”“一国两制”引航向,紫荆莲花齐绽放。推动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久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这既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内在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治港治澳的切实需要。香港中联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香港工作和视察澳门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刻牢记和践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宗旨,进而实现“两个建设好”,与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一道,在全力“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同时,认真思考围绕“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问题,不负习近平主席重托,不负全国人民期待,努力把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发展得更好,把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得更好,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高考链接】对应考点全透析
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①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
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
给英国。
②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
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
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
租期为99年。
澳门问题:
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澳门,后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②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③1951年葡方仍宣布,澳门是它的一个“海外省”。
台湾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目前台湾问题的局面)。
③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点拨】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
提示:港澳问题是殖民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①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②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回归原因:
①前提条件
——
综合国力强大(根本原因)
②政策保障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法律依据
——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④群众基础
——
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回归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百年国耻。
对港澳:开创新纪元: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对大陆:迈出重要一步: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世界:提供典范: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范例;
对台湾:启示作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知识拓展】港澳特别行政区区旗含义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有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生机的祖国。
【易错辨析】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区别:
①设立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④解决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⑤主要作用不同:特别行政区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过程: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5)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6)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7)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①概况: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②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大陆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
③影响: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
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
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
③
经济联系: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④
人心所向: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⑤
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⑥
政策保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⑦
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2)不利因素: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②台独势力
【点拨】“九二共识”
提示: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知识拓展1】
对台湾问题的两点认识
提示: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②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知识拓展2】
中共的对台政策和立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19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纲领性文件
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05年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
四个“决不”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典例解读】(2019·北京卷)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变式题:(1)(2019·江苏无锡一模)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明我国政府( )
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
C.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
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
变式题:(2)(2018·安徽蚌埠三模)下图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 )
“我们只好跟着走以保全面子”
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
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
【跟踪训练】
1.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
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
2.(2019·辽宁凌源一模)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3.(2019·湖南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 )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4.(2019·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高三一模)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到1961年改为只打宣传弹,这表明( )
A.新中国逐渐确立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
B.炮战是两岸保持联系的特殊方式
C.“一国两制”的提出势在必行
D.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
5.(2018·江苏盐城三模)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6.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7.如图,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推动
C.“九二共识”基本达成
D.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8.(2015·江苏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9.(2017·浙江卷)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0.(2019·北京顺义区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11.(2019·新疆三模)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
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