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二
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
前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汉、蒙古、回、藏等56个民族组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历史,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其中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分裂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1.列举中国对地方加强管辖制度:
西周:分封制;秦国:建立县制(商鞅变法);秦朝:郡县制;汉朝:推恩令;元朝: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澎湖巡检司(琉球);清朝: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2.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中央集权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建立郡县制;②经济: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文化);③思想: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焚书坑儒”,作用;束缚了思想,钳制了文化;④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3)评价秦始皇:①功: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战乱状态;在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郡县制的推行影响深远;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北筑长城,巩固了北方边防;开发南疆,为中原与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②过:焚书坑儒束缚了思想,钳制了文化;繁重的徭役赋税和残酷的刑法,激起人们的不满和反抗。
3.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唐朝:(1)“唐蕃和同为一家”,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吐之间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5.
元朝:(1)设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2)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元政府设立彭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隋朝称台湾为“流求”)
6.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7.清朝:
(1)1662年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2)1684年:清朝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清朝“顺治帝”赐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后来“康熙帝”又赐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中央政府册封。
(4)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规定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5)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同时派兵驻扎——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8.综合来看:
一.
秦朝建立,秦始皇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使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等,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中国之制的开始
二.汉朝初步发展。汉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初步发展。汉武帝时,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使西北边郡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拓了汉朝的疆域。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巩固。中国之境的开始
三.隋唐时期繁荣: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时期。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完成全国统一;唐朝时,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谐。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蕃和同为一家”,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四.
元朝新发展: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疆域空前,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政府设立彭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唐朝以来的民族迁徙、融合,到元朝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元朝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五.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疆域空前;对外关系上,为了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与领土的完整,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如在西藏,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并形成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新疆: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驻军。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知识拓展】
★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1.和亲:
⑴西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⑵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中期,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作用: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战争:
⑴秦朝: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统南疆,兴修灵渠。
⑵汉朝: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使西北边郡得到安定;
⑶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
⑷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结果辽宋议和(澶渊之盟),夏宋议和,民族政权并立。
⑸清朝时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影响:一方面,促进民族融合,促使和平局面的到来。另一方面,破坏了经济,给人民增加了负担。
3.册封
⑴唐朝: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六诏首领;
⑵清朝: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作用:有效的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4.设置机构(官职)
⑴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⑵元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⑶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⑷乾隆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维护了祖国统一。
⑸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1884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潮: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来,五胡内迁,与汉族杂居,北方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2.辽宋夏金元时期: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推动了民族融合;元朝统一,推动了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元朝时,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同边疆各族共同开发边疆地区;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较早进入中原契丹、女真等族,已经汉化;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进步的和经常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前提。也是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
9.列举我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机构:
⑴新疆(西北边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意义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唐朝设置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前期设伊犁将军,1884年设新疆行省。
⑵西藏(西南边疆):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清朝先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大陆获得统一)。
⑶台湾(东南边疆):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朝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0.列举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斗争。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
11.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⑴经过: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为紫荆花;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区花为莲花。
⑵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⑶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成功地运用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⑷启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祖国的日益强盛,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没有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不可能顺利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2.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⑴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⑵清朝顺治帝、康熙帝分别册封五世达赖、班禅形成册封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⑶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13.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⑴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隶属中央;东汉的班超经营西域;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⑵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后,设置伊犁将军;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⑶1955年设立新疆自治区。不和谐音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突”势力为实现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在中国境内外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新疆成为当前我国反恐的主战场,我国政府正严厉打击恐怖主义,以维护我国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⑴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⑵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⑶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⑷明朝时,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⑸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签署投降书,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例题】
材料1:领导人陈水扁27日下午宣布:“国家统一委员会”终止运作,《国家统一纲领》终止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条件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中新社台北2006年2月27日电
材料2: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贯的、明确的,这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3月14日答记者问
材料3:1861年1月纽约州议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纽约州法院深知统一的可贵,坚决维持国家统一不受损害……统一赋予了美国人民繁荣和幸福,为了捍卫这种统一……我们准备牺牲我们的财产、生命以及我们的神圣的荣誉。
——岳麓版新课程标教材必修Ι
请回答:
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④明朝时,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⑥
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⑵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曾出现的分离,分离有何不同?(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古代:
①荷兰殖民者霸占台湾;(回归: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近代以来: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③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叛逃、盘踞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区别:①②是殖民侵略、③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⑶材料1中陈水扁的所为的实质是什么?(台独的实质)
反对一个中国的原则,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统一,危害了国家的安全。
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解决台湾的原则、方针、立场分别是什么?
原则(前提、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针对“台独”势力和国际阻扰中国统一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⑸结合材料3及美国南北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它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启示?
军事和法律手段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方式;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主张和平方式维护国家统一,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⑹根据材料3分析19世纪中期的美国在崛起过程中面临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焦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历史事件)解决的?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南北分裂问题;②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主经济围绕奴隶制废存问题引发的矛盾激烈;③奴隶制废存问题;④武力(南北战争);⑤它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从此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⑺比较材料2和材料3的相同点。
反分裂祖国,维护国家统一。
⑻中国和美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共同点:坚持民族平等,维护国家统一。
15.欧洲历史上的三次接近统一:
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2.希特勒的二战。
3.欧洲的联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