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俄罗斯
第1课时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共有哪些国家吗?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问题式导入,直截了当。
俄罗斯的位置
学习一个国家,先从其位置入手。同样学习俄罗斯,我们根据地图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活动一 读教材图7.48,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2)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3)从图中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等,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4)读图,找出俄罗斯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5)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大家还记得它们位于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上吗?学生对照地图回答问题,老师点拨归纳:(1)俄罗斯绝大部分位于50°N~70°N。(2)俄罗斯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3)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相望。(4)这些国家都是俄罗斯的陆上邻国,位于俄罗斯的西部和南部。(5)亚欧两洲分界线。总结: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入手,分析俄罗斯的位置。运用图像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从图上自主获取有关俄罗斯位置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归纳并带领学生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俄罗斯位置的印象。
承转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俄罗斯的位置,那么俄罗斯自然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转入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俄罗斯的地形和气候
活动二 读教材图7.48归纳俄罗斯的地形特征。(1)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2)地势特征怎样?(3)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学生对照地图回答问题,老师点拨归纳:(1)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2)观察俄罗斯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看出俄罗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征。(3)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
600千米,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总结:俄罗斯地形、河流:活动三 俄罗斯的气候读教材图7.49,分析俄罗斯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2)看降水分布情况,归纳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学生对照地图回答问题,老师点拨归纳:(1)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2)降水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总结: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气候差异。强调: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用图示形式体现俄罗斯的地形,更直观、容易掌握。学生讨论,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教师最后再次强调结论,明确此处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地图学习俄罗斯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归纳条理性强,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生动直观到形象思维”的过程,使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
第2课时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发达的交通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由于面积广阔,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为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点出上节课的已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
活动一 读教材图7.50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探究俄罗斯的资源。(1)读图分析,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2)你能说出除以上矿产外,俄罗斯还有哪些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吗?(3)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并填到地图册上。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1)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2)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俄罗斯境内河流较多,又有许多河流流经山区,所以水资源、水能资源也较丰富。(3)略。教师展示课件,阅读内容,增加感性理解。1.俄罗斯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的大部分分布在60°N以北地区,而采煤工业却主要分布在60°N以南地区。库兹巴斯煤田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年产量约1.5亿吨,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田。2.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年产量约5亿多吨,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的主要采油区有西伯利亚油区、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等。秋明油田,年产原油超过3亿吨,占俄罗斯总产量一半以上,是俄罗斯第一大开发区。3.俄罗斯的铁矿资源在世界上也居重要地位。通过资料,可以总结出: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活动二 读教材图7.50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探究俄罗斯的工业区。(1)读图,俄罗斯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部门?(2)俄罗斯自然资源的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3)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图设计活动题,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不仅给了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还让学生对一些知识做到了轻松掌握。问题的答案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的点拨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资料的选取,更易于学生对俄罗斯矿产资源特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1)主要有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②圣彼得堡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③乌拉尔工业区:位于乌拉尔山脉,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2)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资源的分布不平衡。①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这里的面积占国土的2/3,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但开采的很少。②俄罗斯的资源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多,西部少。(3)俄罗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教师总结: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工业区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活动二采用学生读图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最后进行适当小结,简要点明俄罗斯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特点,回归活动主题。
承转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作支撑,俄罗斯的工业就没有现如今的辉煌成就。
转入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俄罗斯的交通和城市
活动三 读教材图7.51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探究俄罗斯的交通特点。(1)俄罗斯交通发达体现在哪些方面?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铁路呈什么形状?(2)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北部平坦,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却沿着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3)阅读教材P41材料及图7.52“五海通航”,谈谈伏尔加河对俄罗斯所起的作用。(4)俄罗斯的管道主要输送哪两种货物?(5)找出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并说出这些城市的职能。
对照图进行探究,从图中找出关键点和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问题图中出”的道理。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俄罗斯的交通和城市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1)俄罗斯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运、航空运输部门齐全,种类多。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铁路呈放射状分布。(2)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是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3)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不仅建立了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水运联系,而且还方便了俄罗斯和中亚、西亚、欧洲西部等地的交通联系。(4)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5)莫斯科是首都,圣彼得堡是第一大港口,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教师总结:俄罗斯不仅工业发达,交通也发达。看来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前提是要有发达的交通。
采取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学习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最后进行适当小结,点明了此处活动的主题,明确了知识点。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工业及交通,运用学到的方法分析我国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出谋划策、增砖添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地图学习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区的分布,以及俄罗斯的交通,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