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1单元第3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1单元第3课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8 22:2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__________,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_______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_______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________。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啊,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4.诗人通过哪些内容表达了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
5.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二)(2019·遵义市南宫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车、鞭子是暴虐的主人的权威和意志的化身,也是老马苦难生活的根源。
B.诗中的老马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艰辛,满腹苦楚,无处诉说但仍充满希望。
C.一匹老马的厄运,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以至当时亿万农民的悲剧性命运。
D.诗歌画面感很强,装车、拉车两个画面,像电影特写镜头,极富表现力。
7.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
(三)(2019·天津市宝坻区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乞 丐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在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在北方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向任何人
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1938年春陇海道上
8.“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中“凝视”用得极为准确、精练。这个词语刻画出乞丐怎样的心理?
9.艾青回忆写这首诗时说过,“乞丐伸着的永不缩回的手的细微动作,他是观察了很久之后才捕捉到这个体现痛苦的动作的”。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这个细节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表达运用
10.下面是一则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由我省乡村旅游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乡村旅游节征文大赛正式开场,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秀美乡村,织造幸福”的主题,写出我省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我省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和乡村居民的精神劲头。
11.(2019·河北辛集中学阶段考)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第一单元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__________,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_______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_______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________。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解析:选A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不厌其烦”,不嫌繁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解析:选B 根据前文“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可知,下文需要“还”照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解析:选C 画线语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C项修改最准确。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啊,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4.诗人通过哪些内容表达了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
答案:慈母的身影,珍藏的红围巾,童年幼稚的哭喊,成年后的不敢呻吟。
5.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答案: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而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每当想起母亲时,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悲惋之情。
(二)(2019·遵义市南宫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车、鞭子是暴虐的主人的权威和意志的化身,也是老马苦难生活的根源。
B.诗中的老马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艰辛,满腹苦楚,无处诉说但仍充满希望。
C.一匹老马的厄运,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以至当时亿万农民的悲剧性命运。
D.诗歌画面感很强,装车、拉车两个画面,像电影特写镜头,极富表现力。
解析:选B B项,“充满希望”不对,应该是觉得希望渺茫。
7.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
解析:这些字词都是动词,都形象地描写出了老马命运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助,其实本诗中的“老马”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他象征了中国千千万万被奴役的人的命运。在此基础上体会即可。
答案:“扣”形象地写出了老马承受的压力之大;“垂下”形象地表现出老马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可奈何,也写出了它卖力前行的样子;“咽”表现出它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无奈;“飘”形象地补充了上一行的“泪”字,使诗意更丰富,写出了它的伤痛。
(三)(2019·天津市宝坻区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乞 丐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在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在北方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向任何人
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1938年春陇海道上
8.“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中“凝视”用得极为准确、精练。这个词语刻画出乞丐怎样的心理?
解析:首先释义,“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把“凝视”放回原诗句“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乞丐用这样专注的眼神反映了他对食物的渴求,对施物者施舍的祈盼心理。
答案:对食物的渴求,对施物者施舍的祈盼。
9.艾青回忆写这首诗时说过,“乞丐伸着的永不缩回的手的细微动作,他是观察了很久之后才捕捉到这个体现痛苦的动作的”。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这个细节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结合诗句“要求施舍一个铜子/向任何人/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这样的诗句在内容上表现出作者
对乞丐被饥饿折磨的同情和对乞丐因饥饿而失去尊严的理解,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痛恨。
答案:表现出作者对乞丐被饥饿折磨的同情和对乞丐因饥饿而失去尊严的理解;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痛恨。
三、表达运用
10.下面是一则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由我省乡村旅游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乡村旅游节征文大赛正式开场,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秀美乡村,织造幸福”的主题,写出我省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我省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和乡村居民的精神劲头。
答案:①“牵头操办”改为“主办”;②“开场”改为“启动”;③“写出”改为“抒写”;④“样子”改为“风貌”;⑤“劲头”改为“风采”。
11.(2019·河北辛集中学阶段考)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班级学习分享活动,由小组分享和班级分享两部分构成。其中,小组分享包括主题、书目、作业三部分;班级分享有海报展示、笔记漂流、投票评比三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