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18张PPT 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18张PPT WPS打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8 18: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第一部分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名词解释——三大改造
三:
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延时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李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情景再现
一、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农民还面临着什么问题
延时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面临的问题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面临的问题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时间
1953年——1956年
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延时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过程
农业互助组——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延时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走合作化道路的优点在那里?
集中力量
优势互补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延时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二、手工业合作化
李老汉所在的农村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情景再现
怎么办
延时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二、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
方式
结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与其中
公私合营
第二部分
延时符




李老汉在上海水泥厂当工人的儿子来信说,虽然解放但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依然存在。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情景再现
资本主义工商业面临着什么问题




面临的问题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延时符




时间
方式
政策
结果
从1954年起
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赎买政策(创举)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延时符
三大改造的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延时符
三大改造的弊端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延时符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