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8 18: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目标
我国的民族分布的特点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
(1)历史传统上: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2)经济文化上: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3)政治利益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要遵循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最早设立)
1955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自治区域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山族
满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苗族
壮族
瑶族
侗族
彝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蒙古族
汉族
少数民族的文化
藏传佛教喇嘛辩经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比赛
彝族火把节
党和政府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进行西部大开发
二.民族大团结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各民族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西气东输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西部大开发范围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青藏铁路
1.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
小杂居,大聚居
C
.
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
D
.
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A
2.
全国目前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A
.
10个
B.
5个
C.
6个
D.
8个
B
3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
.民族平等
D.
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
达标训练
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