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变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遗传育种在农业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理解不同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区别;
(2)可遗传变异的原因;
(3)有利变异、不利变异、中性变异;
(4)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不同变异现象的图片,变异相关视频资料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要点回顾
性状的概念
性状由什么控制
遗传的概念
(一)活动
在班级中选一名同学,最好有一些特殊性状(比如卷发),全班同学起立,和这位同学对比下列性状,相同的站起来,不同性状的同学请坐下。
单眼皮/双眼皮
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
一直比到最后,看是否有一位同学与这位同学性状完全相同。
教师要根据这个现象说明同一种生物体在许多性状上都会互有差别,并解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叶子”。
俗话说“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我们课本的“身边事”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
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异,引出变异的概念。
(2)教师组织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观察图片:不同颜色的菊花、父子、姐妹、同一窝不同颜色的小猫、同一窝不同体色的鹦鹉、不同品种的金鱼、不同颜色的玉米穗等。
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一家子像的地方,再找出这些图片中哪些是不像的,有差异的。
老师总结:同一种生物体在许多性状上都会互有差别,并解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叶子”,说明变异的现象是普遍的。
(3)变异的类型
变异的类型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1、不可遗传变异(分析讨论1)
例1:同一株小麦结的种子,种在肥沃田地里的比种在贫瘠田地里的麦穗大。
例2:一位做了双眼皮手术的女士
例3:化了妆的明星皮肤很白。
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情况的原因,讨论并回答是否会遗传给后代?
(深刻理解什么叫不可遗传的变异)
2、教师总结: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并未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
3、可遗传的变异
老师讲授: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可遗传变异的三种原因(难点)
原因1:染色体变异
分析讨论2
阅读资料,分析谷穗性状不同的原因(书P41)。
学生: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使谷穗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
老师总结:增加的染色体数目会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异,这是染色体变异。
实例:人的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导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是一种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原因2:基因突变
阅读资料,分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病因(书P42),会遗传给后代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基因的改变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会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
老师总结: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
实例:唇裂、多指症都是因为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原因3:基因重组
老师讲解: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实例: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
一只花猫妈妈生下一窝不同毛色的小猫。
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4、分析讨论3
一切变异对生物体的生存都是有害的吗?
根据三个实例说明,环境不同,变异可分为
有利变异,中性变异,不利变异三种。
(四)实际用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育种(一)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基因重组)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育种(二)
多倍体草莓,无籽西瓜等。(染色体变异)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育种(三)
太空育种
(基因突变)
(五)提问,设想自然界中的生物如果没有变异,结果会怎样?
参考:由于环境不断变化,如果各种生物不发生变异,那么每当环境剧烈变化时就会有物种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灭亡。
学生活动:进行讨论,生物的变异大部分变异是不会影响生物正常生理活动的。通过设想没有变异时自然界的情况,理解生物的变异对其适应环境和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6、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7、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