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下生物 6.3.2生物的进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八下生物 6.3.2生物的进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9 17:1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进化
1、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生命进化的原因;概述达尔文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科学解释。
(2)技能性目标:尝试设计模拟试验来证明所要说明的观点
(3)情感性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设计思路:
“生物进化原因”一节是冀教版八年记下册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进行比较区别,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做出准确判断,同时也说明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本教学设计围绕如何深入浅出和寓教于乐而进行。
3、教学重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原因
4、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
5、教学方法:小组活动、讨论归纳法
6、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黄、绿两种颜色的色卡纸,同色的两种小纸片各20片
教师:课件制作,两种学说相关的图片及有关人工选择的各种图片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原始地球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现代地球景观,引导学生思考:荒芜的原始地球怎样演变成现代地球上的生机勃勃?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观看、思考、回答: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是进化而来的。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对比两种生物进化观点,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原因的不同解释及他们的主要观点。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出示两位学者对长颈鹿长颈的原因的解释: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环境是物种进化的原因。环境变化了,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某些器官则由于不用而退化,并且认为这种变化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倾向,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设计一个小室内剧让学生扮演两位学者进行辩论:拉马克:当初长颈鹿的脖子很短,当低处的树叶被吃光后,就会想办法吃高处的树叶,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伸长脖子,在这种反复使用脖子的过程中,长颈鹿的脖子逐渐伸长了,而且这种性状遗传给了后代。达尔文:长劲鹿的后代中有脖子长的有脖子短的,而且这个性状是可以遗传的。由于大量繁殖增加了长颈鹿的数量,低处的树叶被吃光以后,脖子短的生存机会就很少,留下的后代就跟少;而脖子长的就有机会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可遗传的长颈鹿性状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代积累,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学生讨论哪种观点更加科学。最后确定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更科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确定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归纳整理
教师出示各种有关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试着用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释资料和图片中的现象,教师重点引出这些资料中隐含的内容。
学生讨论整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心论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
得出结
论拓展延

指导学生用绿色的色卡纸代表春夏的环境背景,在上面放上两种代表不同体色蝗虫的小纸片各20片,学生扮演小鸟做小鸟捉蝗虫的游戏,限定在五秒内比赛谁捉的蝗虫多(一次只许捉一只),在换黄色的背景做同样的实验并记录。教师提出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中捉到的不同体色的蝗虫数量有什么规律?
模拟实验,体验自然选择过程以及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学生讨论绿色蝗虫在绿色的环境下、黄色蝗虫在黄色的背景下有什么优越性并得出保护色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一出现自然选择就开始了,而且会随生物的存在一直存在,但在现代的地球上的生物品种是不是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呢?指导学生了解人工选择并与自然选择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1)选择因素?(2)选择结果?(3)选择速度
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通过人工选择得到的新品种图片,并且结合课本中实际用了解人工选择的实际意义。
培养探索精神,激发探究热情
7、板书设计: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生物进化观点:
1、拉马克:用进废退:环境变化是物种进化的主要原因,变异是定向的,进化无分支。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有分支。
(二)人工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经过不断的选择和培育形成新品种的过程。
十、课后反思:学生愉快的做游戏是充分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热情。学生在实验和参与活动时时,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能,养成了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