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生物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拟态、保护色和其他适应现象,说明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1、适应的相对性。
2、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材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逻辑严谨,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五、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并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有关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以此加深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在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知识,请你举出生活中熟悉的生物,说出它的生存都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比如班级的盆栽植物会受到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以及其它生物因素的影响等一些常见例子。
老师:回答的很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我们知道生物离不开它所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学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在影响着环境。
老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探究新知: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老师:请同学们共同观看幻灯片: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5瓶子树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对幻灯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一样,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但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蓄大量的脂肪,当它又喝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时才会出汗: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毫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地下有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足够的水。这是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3的讨论如下:海报是哺乳动物,能够在寒冷的海域生存,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特别发达,可以达到60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对幻灯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另一侧风向作用的结果,使得树冠的形态发生变化,看起来像一面旗帜,因此称为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老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在多变的环境中表现不同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最终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学生:动物的保护色,壁虎断尾,热带植物的叶宽大,刺猬的刺,沙漠里的植物等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和幻灯片。
学生:(共同观看配有解说词的影像片段)
镜头1乌贼的墨囊,有利于它逃避敌害。
镜头2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
镜头3鸟类骨骼质薄,有的中空,适于空中飞翔。
镜头4尺蠖的拟态,有利于逃避敌害。
老师:我们了解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同时,也在感叹经过环境的长期选择,各种生物产生了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而生存了下来。因此,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适应环境也是相对的。出世雷鸟的幻灯片、大熊猫的图片来说明神武适应环境的相对性。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是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课前布置的探究植物影响空气湿度的测量结果。
2、植物影响空气湿度
老师:为什么我们测量时要选择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样三个环境测量空气的湿度?
学生1:因为这三个环境植物的种类、数量不一样。
学生2:用不同的环境进行比较。
老师:说得很对,如果不同植被环境同一时间测量湿度不一样,就说明植物影响环境,是不是?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学生:
测量时间
测量地点
测量结果
第一小组
早上
草地、裸地、灌丛
灌丛的湿度最大
第二小组
中午
草地、裸地、灌丛
灌丛的湿度最大
第三小组
晚上
草地、裸地、灌丛
灌丛的湿度最大
老师:如果在同一个地方测量,不同时间的湿度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湿度最大的地方是早上的灌丛。
学生出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单,从实验的数据和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老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请大家看下面这两幅图片,并思考下列问题:
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还草?
学生: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它的排泄物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它以有机物为食,能够处理垃圾,改善环境,对人类非常有益。
老师:非常好,通过蚯蚓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生物是影响环境的。那么,第二个问题的作法有事为什么呢?
学生:我国西部现在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三北防护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老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说明生物对环境是影响的。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下课后的技能训练,观察一下猫和兔的双眼各长在头部的什么位置?
学生:兔子的眼长在两侧,猫的眼长在正前面。
老师:眼睛的位置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吗?
学生:有关系。兔子的双眼长在两侧,视觉范围大一些,便于觅食和发现敌害,利于逃避敌害。猫的双眼长在正前方,有利于捕食老鼠。它们的形态是与生活环境有关的。
(三)、拓展新知
播放科教片《屎壳郎出国记》,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启发、鼓励、纠正。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从另一面反应了大自然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我们认识到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地,一旦生物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的自动调节能力,势必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要重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五)、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本节课同步练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导演者,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愿学、乐学、想学,积极参与。不过在教学上应注重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让它们多参与,同时把握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