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录人:_________
一
记录人:_________7
认识磁铁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是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材料的结构性,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学生比较等思维,进而建构概念。
理论依据
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磁铁》,第七课《认识磁铁》。
学生在上学期第一课《科学真有趣》中,曾破解过“钓鱼”游戏的奥秘,并做过用磁铁从水中将曲别针取出的活动。
二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世界——能量——磁能。
重要概念是: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具体概念目标是: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够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物体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探究:
学生在做一做的活动中,能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建立概念。
科学态度:
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愿意交流,积极参与思维互动,激发继续研究磁铁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学生在交流中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建立概念。
教学材料:
积木块、橡皮、胸针、铜钥匙、曲别针、玻璃球、耳勺、长尾夹、金属块、磁铁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课前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磁铁,并尝试玩。
二集中话题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磁铁并带来,谁愿意和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磁铁?
学生上台介绍
【预设】学生能带来,书签、启瓶器等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磁铁,使其意识到磁铁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方便我们的生活,还能让学生意识到磁铁形状多种多样。
2?你对磁铁还有哪些了解?
教师进行板书
【预设】:A?磁铁可以吸铁或吸东西;
B?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或隔着物品吸铁
C?磁铁可以吸引金属,其他不能
D?磁铁两极有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教学意图:了解学生对于磁铁的已知情况
3谈话: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磁铁。
板书课题:认识磁铁
三磁铁可以吸引铁、镍材料
1?磁铁可以吸引铁制物品
A?谈话:刚才同学们说,磁铁可以吸铁,我们来做个小活动,现在老师这有些物品,我们来看看,有积木块、橡皮、胸针、铜钥匙、曲别针、玻璃球、耳勺、长尾夹、金属块,你认为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
B学生进行预测
C?学生实验
D?学生汇报
2?应用概念
A?出示铁块和铝块,让学生辨别
3?磁铁可以吸引镍等材料
四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记录单二
记录单二
人:___________
_______,。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4
5
6
7
8
9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1
12
10(共4张PPT)
《认识磁铁》
各种形状的磁铁
各种形状的磁铁
条形磁铁
环形磁铁
tí
蹄形磁铁
说一说
nǐ
duì
cí
tiě
yǒu
你
对
磁
铁
有
nǎ
xiē
liǎo
jiě
哪
些
了
解?
c
M
⊙
ooooo记录单二
人:___________
_______,。
记录单二
人:___________
_______,。
记录单二
人:___________
_______,。
记录单二
人:___________
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1
12
10
1
2
3
4
5
6
7
8
9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1
12
10
1
2
3
4
5
6
7
8
9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1
12
10
1
2
3
4
5
6
7
8
9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1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