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摇篮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摇篮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5-29 13: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音乐课《摇篮曲》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据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成的一首艺术歌曲,摇篮曲原是母亲为使孩子安睡而唱的歌曲,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通常旋律平稳、优美、速度徐缓、节奏摇荡、力度稍弱等特点,其音乐情绪恬静、安详。
教育学生通过母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热爱生活。这节课的重点为:1、让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符点音符节奏的运用,突出“摇荡”感。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教师准确把握引导、
解难、纠错让学生感受《摇篮曲》这一类歌曲的体载特征,用有气息支持、连贯的唱法,轻柔、甜美的音色来表现安详的母亲对孩子深情的爱。教育学生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难点是:1、装饰音的理解和唱法,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热爱。2、认识常用速度标记,理解本歌曲慢、稍慢的速度,并通过歌唱体会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学情简析
在本课之前,同学们也学习过一些速度术语,例:小快板、中速的快慢程度,将要和歌曲《摇篮曲》的速度术语(行板)开成鲜明的对比。在以前学习过的乐理知识中,我们也学习过四分音符×和×及休止符O、O,附点八分音符×·为这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因速度术语的不同影响,可结合邻居的阿姨哄小宝宝睡觉时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我采用魏书生老师的再现法让学生看图后,闭上眼睛,回到摇篮中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摇荡,感享受生活。
教学用具:电子琴
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与评析
(一)前提过程与评析
复习、巩固1=G的调整调号及其单位
(二)认定目标(一、教学生学会、会唱这首歌曲,二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情的爱)
(1导入
①简介《摇篮曲》也叫催眼曲,有很多种
②简介舒伯特,讲故事《摇篮曲》创作秩事,如何由一盘土豆换来的(教学3分钟完成)
评析:故事导入以提高学生学习《摇篮曲》的兴趣。
(2欣赏部分
(在学生读完歌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完彩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摇“小宝宝”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摇荡感,也受到良好的尊敬,热爱母亲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母亲的关爱很享受生活),
①教师范唱简谱和歌词(约5分钟完成)
活动叙述:学生欣赏后,不仅对老师轻柔、甜美的音色征服,而且使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到力得到了培养。
(三)导学达标
1、导学达标
4
小节有四拍
1=F——
即————————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教师告诉学生F调do
行板(66—69)
慢板(52—54)
本课把“慢板比作乌龟爬行,把行板(稍慢)比作“老牛”拉车,能从感观上帮助学生掌握慢板和行板这两种速度术语,行板(66—69)也就是每分钟66拍或67拍、69拍,大约一秒钟一拍。
“2·2
”符点四分音符画拍为
符点所占的时值,2所占的时值,占时值的长短由音乐表现确定。
4

拍的强弱程度为

4
2、和同学们一起打拍
活动叙述:同学们以前学过打拍,所以打拍比较容易,注意使学生掌握“行板”的速度。
3、教师教唱简谱(以小节为单位)
4、教师用电子琴引导学生视唱简谱
5、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同学们“闭口哼唱”。
6、用教学光盘教唱《摇篮曲》第一段4—5遍。
7、师生合唱第一段
8、用录音机教学,学生很快能够学会歌词第二、三段,教师边唱边指挥。
教学评析:打拍有利于简谱的视唱,视唱的成功有利于教歌词。
(四)达标测评
请音乐委员、一名学生、教师用琴伴奏,一起唱这首《摇篮曲》。
评析:能够成功。至此,音乐教学在优美、甜柔的歌声中结束。
(五)教学体会及对教学设计小结
通过这首歌教学,我体到音乐教学,首先是情感的熏陶,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景,引出真情实感,使学生知道这道歌是唱什么的,表现什么,音乐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教师准确把握引导、解难、纠错
享受生活,感受爱和生命的重要。
附教材:
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