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________。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察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________,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如果要给如今大学生的“常识缺乏症”找原因,互联网的影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几乎从小开始接触互联网——学习、娱乐、沟通、搜索、求助等等,( ),所以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惯性,自然就和互联网绑在了一起。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实现交流、传递信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________,网上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且长期接触容易滋生思考惰性,陷于肤浅、习惯轻信;网络交流也多是浅层次、与现实脱节的,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相处等带来的情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此外,网上各种一夜暴富、________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痴人说梦 急功近利 无可厚非 骇人听闻
B.信口雌黄 揠苗助长 不可否认 耸人听闻
C.信口雌黄 揠苗助长 无可厚非 骇人听闻
D.痴人说梦 急功近利 不可否认 耸人听闻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虚拟的网上似乎都能解决
B.似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
C.几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
D.几乎都在网上的虚拟能解决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实现交流、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
B.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拓宽了空间边界。
C.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实现交流,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延长了空间边界。
D.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韦杰三【注】君
朱自清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这一天我正坐在房里,忽然有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了。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的班上。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他应了几声,也没有什么,就走了。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常想到先生那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我说:“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我们就点首作别。我常是这样想: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先生又说:“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我说,自然还是在钱先生班上好。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地说:“他寒假中来和我谈。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他说:‘不是,你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了。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的。
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头。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天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有不信的,我立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则,去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你知道清华学校有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那天傍晚回来;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若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二十三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韦君的脸已变了样子,我几乎不认识了!他的两颧骨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的。唉,我们可以想见了!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1926年4月2日
(选自《朱自清散文》卷二,有删节)
【注】 韦杰三,清华大学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和刘和珍等人被段祺瑞反动政府杀害。
4.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作者与韦杰三相识、相交、相知以及韦杰三遇害的详细经过,表达了作者对韦杰三之死的深切哀悼之情。
B.本文虽然没有直接写“三·一八惨案”的经过,但文章的内容却鲜明地反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三·一八惨案”。
C.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作者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
D.本文的语言虽然朴实自然,可是朴实的语言中却饱含着作者深沉而强烈的爱憎情感,这也使文章内容十分真切感人。
5.结合文意,请概括韦杰三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不厌其烦地叙写表时间的数字,请探究作者这样处理的目的。
三、语言表达
7.(2019·成都石室中学月考)下面是金龙峡景区给游客的一封道歉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亲爱的游客朋友:
您好!近来,天气炎热,前往金龙峡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虽然景区工作人员鼎力相助,但仍出现了上周末的拥堵事件,给您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我们非常不好意思。除了致歉也向您承诺,我们将把加强交通疏导付诸于行动,做好应急预案,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拥堵情况。同时,恳请自驾游客务必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疏导。再次感谢您对金龙峡的错爱。
金龙峡景区
2018年8月1日
8.下面是蓝天机场托运行李出境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40个字。
第三单元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________。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察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________,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如果要给如今大学生的“常识缺乏症”找原因,互联网的影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几乎从小开始接触互联网——学习、娱乐、沟通、搜索、求助等等,( ),所以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惯性,自然就和互联网绑在了一起。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实现交流、传递信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________,网上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且长期接触容易滋生思考惰性,陷于肤浅、习惯轻信;网络交流也多是浅层次、与现实脱节的,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相处等带来的情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此外,网上各种一夜暴富、________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痴人说梦 急功近利 无可厚非 骇人听闻
B.信口雌黄 揠苗助长 不可否认 耸人听闻
C.信口雌黄 揠苗助长 无可厚非 骇人听闻
D.痴人说梦 急功近利 不可否认 耸人听闻
解析:选D “痴人说梦”,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不可否认”,承认某件事情。“无可厚非”,没有可过分责难的。“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坏事令人感到害怕。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虚拟的网上似乎都能解决
B.似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
C.几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
D.几乎都在网上的虚拟能解决
解析:选C 补写句子应写出当前的大学生和网络联系密切,许多生活需求差不多都在网上解决,因此选“几乎”一词,排除A、B项;D项表达的意思是“在虚拟都能解决”,括号前后的内容表达的是大学生与网络的密切性,没有说虚拟,所以“虚拟”应该是修饰“网络”,而不是“网络”修饰“虚拟”。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实现交流、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
B.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拓宽了空间边界。
C.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实现交流,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延长了空间边界。
D.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
解析:选B 原句中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获取知识、实现交流、传递信息”语序不当,应是先“获取知识”“传递信息”,才能“实现交流”;第二处是“延长时间和边界”搭配不当,应该是“延长时间”“拓宽边界”。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韦杰三【注】君
朱自清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这一天我正坐在房里,忽然有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了。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的班上。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他应了几声,也没有什么,就走了。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常想到先生那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我说:“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我们就点首作别。我常是这样想: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先生又说:“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我说,自然还是在钱先生班上好。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地说:“他寒假中来和我谈。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他说:‘不是,你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了。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的。
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头。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天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有不信的,我立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则,去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你知道清华学校有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那天傍晚回来;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若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二十三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韦君的脸已变了样子,我几乎不认识了!他的两颧骨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的。唉,我们可以想见了!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1926年4月2日
(选自《朱自清散文》卷二,有删节)
【注】 韦杰三,清华大学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和刘和珍等人被段祺瑞反动政府杀害。
4.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作者与韦杰三相识、相交、相知以及韦杰三遇害的详细经过,表达了作者对韦杰三之死的深切哀悼之情。
B.本文虽然没有直接写“三·一八惨案”的经过,但文章的内容却鲜明地反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三·一八惨案”。
C.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作者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
D.本文的语言虽然朴实自然,可是朴实的语言中却饱含着作者深沉而强烈的爱憎情感,这也使文章内容十分真切感人。
解析:选A A项错误,文章没有写“相知”与“遇害的详细经过”。
5.结合文意,请概括韦杰三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温雅懂事。初次见面时,怕耽误我的时间,很快就告辞走了。②通情达理。转班这件事上听从了我的劝解。③谦虚有礼。每次遇见我后,微笑着向我点头。④学习认真。学习安心用功,笔记做得很详细。⑤有骨气。家里贫困却不肯白受别人的资助。⑥爱国勇敢。积极参加爱国游行活动。
6.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不厌其烦地叙写表时间的数字,请探究作者这样处理的目的。
答案:①清楚地记录韦杰三死的经过,表现韦杰三之死对自己震动之大;②表明自己未能与韦杰三见上最后一面的遗憾和对韦杰三之死的悲痛之情;③点明韦杰三之死的历史背景,控诉反动政府的罪行。(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表达
7.(2019·成都石室中学月考)下面是金龙峡景区给游客的一封道歉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亲爱的游客朋友:
您好!近来,天气炎热,前往金龙峡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虽然景区工作人员鼎力相助,但仍出现了上周末的拥堵事件,给您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我们非常不好意思。除了致歉也向您承诺,我们将把加强交通疏导付诸于行动,做好应急预案,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拥堵情况。同时,恳请自驾游客务必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疏导。再次感谢您对金龙峡的错爱。
金龙峡景区
2018年8月1日
答案:①“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疏导”;②“非常不好意思”改为“深表歉意”;③“付诸于”改为“付诸”或去掉“于”;④“务必”改为“尽量”或删去;⑤“错爱”改为“厚爱”。
8.下面是蓝天机场托运行李出境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40个字。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于此图的重要信息——蓝天机场托运行李出境流程图,方框里的词语属于重要信息,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其次既然是流程图,那么图中的箭头指向很关键,它指明了表述时的顺序,须按顺序表述。最后关注箭头上的文字,“需开箱的行李”和“无需开箱的行李”,需要分别叙述。
答案:在蓝天机场托运行李出境时,旅客先在机场交运行李,机场录入行李信息。机场海关再对行李进行后台查验,无需开箱行李进入国际行李分拣系统,最后到达国际出境航班;需开箱行李,则进入海关指定查验区,旅客本人需同行李一同接受检查,检查通过行李进入国际行李分拣系统,最后到达国际出境航班。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