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求两课时完成,其中在第一课时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由于在第二课时要了解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在第一课时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举例说出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探究实验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教学重点
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知识回顾:1.遗传和变异的含义;2.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学习新知:1.变异的含义2.变异的现象、特点3.变异的原因(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说明)(1)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2)个体所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4.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5.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出示几个家庭出游时的合影,请学生帮照片上的人员按家庭分开,说出理由。从而引出遗传,并说明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并说明不同。教师点明这就是变异。提问: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发生的呢?引出课题:生物的变异。提问: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变异还有哪些?简要评价学生所举实例。根据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的结论进一步提出: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会普遍存在呢?以“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为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了解各小组所要探究的问题及做出的假设,引导小组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使其思路更为明确。了解学生探究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探究。依次提出问题:1、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怎样?说明什么问题?2、比较两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可得出什么结论?这种现象由什么决定的?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么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说明什么?4、从大花生中选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大吗?根据以上探究可总结出生物变异的原因有哪些?5、你所熟悉的同种生物中能找到完全一样的两个吗?小结:遗传及环境的影响决定了生物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出示图片:带字的苹果。问:如果将此苹果的种子种下,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为什么?人们又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造福人类呢?出示奶牛、小麦、太空椒育种的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科学道理小结:生产中人们可以及时选取利用因遗传物质变异、杂交或基因改变而产生的变异中的有利变异,从而不断培育出高质高产的生物新品种造福人类。
猜测,回答。回顾知识。试总结变异的概念学生举例认识并总结出自然界中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快速自读探究中相关内容。根据背景资料,小组内讨论确定本组探究的问题及思路。小组间交流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小组间交流探究计划各组按分工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总结规律:根据测得数据及经处理的数据层层深入地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得出结论: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列举几种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尝试介绍生物变异的利用实例试分析生物育种的依据
从一种简单的家庭成员划分游戏入手,学生兴趣较高,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知识基础能作出正确的划分并简要说出依据。由家庭成员间差异的分析及所举实例的进一步规范,能引导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及特点。由已有结论层层推进进一步提出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中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是探究成败的关键;数据的处理、分析都是探究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使学生明白数据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探究中逐步明确生物变异的原因及特点,从而正确理解人们对变异的生产应用。利用变异造福人类的实例分析能使学生增强学科使用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生物的变异探讨了相关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探究进一步完善你的探究报告,并试用简图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思考,做小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