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2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2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9 14:50:01

内容文字预览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理解本课寓言所阐述的道理。
4.学习庄子的论辩技巧,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寓言所阐述的道理。
2.学习庄子的论辩技巧,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并翻译本课课文,梳理庄子和惠子的辩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的《北冥有鱼》,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神奇丰富的想象力折服了,也被他笔下的鲲鹏印象深刻。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庄子的另一篇文章,也和鱼有关。
二、自我研学
1.作品简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两个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
2.生难字词
(1)古今异义
子非我:古义:对男子的尊称。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定,安全。
子固非鱼也:古义:本来。今义:结实,牢固。
(2)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固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
之 我知之濠上也:(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到)
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3)文言句式
判断句: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注意断句和情感的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
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2.思考题
(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他们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而惠子却认为“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2)庄子与惠子之间辩论的逻辑是怎样的?请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
辩论
逻辑
语气
庄子
鲦鱼出游从容,鱼之乐
发出感叹
轻松愉悦
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首先发难
质疑
庄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反唇相讥
针锋相对
惠子
我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
逻辑推断
胜券在握
庄子
循其本——知之濠上
偷换概念
从容
(3)在庄子和惠子的这场辩论中,到底谁是胜利者?为什么?
观点1:庄子是胜利者。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让惠子无话可说。
观点2: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观点3: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四、合作探究
1.通过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你能看出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吗?
(1)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性质的探讨。
(2)庄子智辩,对事物持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是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两忘。
(3)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2.庄子说他知道“鱼之乐”,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什么?
庄子和好友惠子游玩时心情愉快,所以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鱼时,就将自己的主观感情投射在鱼的身上,认为鱼也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古人认为,当你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去融入自然景物时,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说一说本文的写作特点。
(1)对话体结构全文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你来我往,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引向深刻,展现了精彩的思维和诡辩艺术。
(2)笔法机智幽默
这场关于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大辩论,原本是一个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逻辑问题,
但庄子写来却轻松闲适,充满机智活泼,论辩以幽默的语言贯穿始终,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五、课堂小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
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超越思想——宇宙万物和我浑然一体。
六、课外拓展  
1.概念:论辩又称辩论,是观点对立双方就某一论题为批驳或说服对方而进行的言语交锋活动。
2.特点:①对抗性
②说理性
③机敏性
3.技巧:①归谬辩驳②针锋相对③移花接木④以矛击盾
⑤先守后攻⑥釜底抽薪⑦避重就轻⑧顺水推舟⑨偷换概念⑩以退为进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庄子的思想。
2.任选一篇庄子的寓言故事,说说对它的寓意的理解。
3.学习庄子的辩论技巧,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
板书设计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胜)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共27张PPT)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的《北冥有鱼》,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神奇丰富的想象力折服了,也被他笔下的鲲鹏印象深刻。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庄子的另一篇文章,也和鱼有关。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自我研学
作品简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时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两个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
惠子简介
自我研学
古今异义
子非我
安知鱼之乐
子固非鱼也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安全。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今义:儿子。
古义:本来。今义:结实,牢固。
自我研学
一词多义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到)
(介词,在)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是鱼之乐也
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自我研学
文言句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判断句
倒装句
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
(“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整体感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朗读指导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悠闲自得。
一种白色小鱼。
疑问代词,怎么。
整体感知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
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译文
整体感知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固然。
本来。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疑问代词,哪里。
已经。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
整体感知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译文
整体感知
思考
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庄子
鱼之乐
惠子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整体感知
2.庄子与惠子之间辩论的逻辑是怎样的?请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
思考
庄子
惠子
庄子
惠子
庄子
辩论
鲦鱼出游从容,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我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
循其本——知之濠上
逻辑
发出感叹
首先发难
反唇相讥
逻辑推断
偷换概念
语气
轻松愉悦
质疑
针锋相对
胜券在握
从容反驳
整体感知
  3.在庄子和惠子的这场辩论中,到底谁是胜利者?为什么?
  庄子是胜利者。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让惠子无话可说。
思考
1
观点
整体感知
  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2
观点
整体感知
  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3
观点
合作探究
  1.通过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你能看出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思考
1
2
3
  庄子智辩,对事物持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是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两忘。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性质的探讨。
合作探究
  庄子和好友惠子游玩时心情愉快,所以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鱼时,就将自己的主观感情投射在鱼的身上,认为鱼也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古人认为,当你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去融入自然景物时,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庄子说他知道“鱼之乐”,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什么?
合作探究
 3.说一说本文的写作特点。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你来我往,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引向深刻,展现了精彩的思维和诡辩艺术。
品味
对话体结构全文
合作探究
  
  这场关于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大辩论,原本是一个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逻辑问题,但庄子写来却轻松闲适,充满机智活泼,论辩以幽默的语言贯穿始终,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笔法机智幽默
课文小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超越思想——宇宙万物和我浑然一体。
①归谬辩驳②针锋相对③移花接木④以矛击盾
⑤先守后攻
⑥釜底抽薪⑦避重就轻⑧顺水推舟⑨偷换概念
⑩以退为进
课外拓展
论辩的技巧
  ①对抗性
②说理性
③机敏性
概念
  论辩:又称辩论,是观点对立双方就某一论题为批驳或说服对方而进行的言语交锋活动。
特点
技巧
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理解庄子的思想。
二、任选一篇庄子的寓言故事,说说对它的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庄子的辩论技巧,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
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胜)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机智巧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