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1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1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9 16:30:47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
八年级下
曾经风华正茂
致敬国士无双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希望媒体,教育部门,全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崇尚科学,要尊重科学家,要努力成为科学家”。
—李兰娟院士
共和国不会忘记
共和国不会忘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和国不会忘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
共和国不会忘记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这23位功勋人物密切合作,共同奋斗了几十年,却没有拍过一张合影,这既是他们的遗憾,也是人民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创作了这幅合影。
—杨华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一)“两弹一星”
两弹:
人造卫星
核弹
原子弹


导弹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星:
1.
什么是“两弹一星”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二年零八个月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1966年,中国第一颗核导弹试验成功。
东风快递
,使命必达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可以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材料一: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狂妄地扬言: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中国军事网》
材料三:20世纪
50年代,
中国发起解放一江山岛和炮击金门作战时,美国当局采取威胁使用核武器。
——曹志刚《江山岛战役和炮击金门中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的斗争策略》
 
材料二: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思考: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
2.
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美国
必须记住的两个重要事实是
:一,中国早晚会
进入联合国和参加核裁军的国际谈判
;二,中
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和交往正在越来越迅速
地增加。因此美国必须设法改变仅仅是“遏制”的对华政策,逐步打开同中国交往的大门。

1964

10

28
日,美国国务院官员托马斯在写给助理国务卿邦迪的备忘录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4.“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
(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陈能宽
:“‘两弹一星’的功绩主要归功于党的领导和全国的大力协同。”
—侯艺兵《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
1.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2.我们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积极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
5.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1999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
共和国不会忘记
张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
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成功
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漫步太空
共和国不会忘记
共和国不会忘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饥饿!
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共和国不会忘记
杂交水稻
思考一:袁隆平给我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贡献?
1.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思考二:袁隆平给我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贡献给我们什么启示?
共和国不会忘记
青蒿素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是谁?
屠呦呦
她因为什么取得成就而获奖?
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你知道吗?
向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
学习,我们青少年怎样做?
共和国不会忘记
讨论:
1.珍惜学习机会,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3.培养亲社会行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题词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2.
文化成果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2.
文化成果
“作品中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是历史和现实的并存。”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3.
文化自信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1.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
2.文化自信是彰显中国软实力的基础
3.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共和国不会忘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堂小结: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2.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及成就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成就
共和国不会忘记
牛刀小试
1.“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莫言
B
共和国不会忘记
牛刀小试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
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C
共和国不会忘记
牛刀小试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
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