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与
妻
书
第一课时
情境引入
“与妻书”即丈夫给妻子的书信,丈夫给妻子写家书本属寻常,然而无数家书在历史长河中寂然,此信却穿透了百年的时光,至今读之,仍令人无不动容,以至泫然涕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封信?林觉民在信中到底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1886-1911)
作者简介???
林觉民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之役
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1886-1911)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背景简介???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背景简介???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背景简介???
2.看注释,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整体感知
要求:①听准读音
②听准节奏
③听出感情
1.听读课文录音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
必不能禁
使之肖我
依依旁汝也
念六夜四鼓
chèn
gòu
jīn
xiào
bàng
niàn
生字正音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哀痛。
梳理课文基本内容思路
整体感知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心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不想我死去(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这些话。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一段
疏通内容
第二段
至、就、彀、老、幼、
充、其、所以、乐
重点词语
疏通内容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你的念头,使我(能)勇敢地走向死亡啊。
第二段
疏通内容
重点句子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修辞——比喻、反问、用典、类比、引用
疏通内容
第三段
语、与使、无宁、为、是、
而、相、禁、卒
疏通内容
重点词语:
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在我之前而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
疏通内容
第四、五段
适、语、以、乘便、胜、寸管诚、以、第、可以、之、抑、奈之何、健、所以、率性
疏通内容
重点词语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能之乎?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
修辞——
排比
作用——
加强语气,融理性分析与感情抒发于一炉
疏通内容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应当死却死了)、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果断勇敢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
疏通内容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夫妇生活中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汝忆否、回忆、又回忆
疏通内容
第六段
其、善、肖、相和、
是实、旁、以
重点词语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现在有人提出(死人和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的现象,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疏通内容
此处提出“一嘱”“三愿”,请列出。
一嘱:
疏通内容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
嘱咐后事
三愿:
第七、八段
重点词语:
以、是、语、辞、而、的的、
至、所以、体、偶、善、
模拟、其、念、手、当、尽
疏通内容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
疏通内容
“幸”与“不幸”分别指什么?“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幸”,夫妻恩爱;“不幸”,“忍舍汝而死”。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疏通内容
当尽吾意为幸。
第八段
“当尽吾意为幸。”希望妻子透彻了解遗书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吾意”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疏通内容
1.熟读并口头通译课文。
布置作业
2.整理重点文言词句。
再
见《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妻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女士的绝笔书,其中的真挚感情让千千万万的人唏嘘不已,要求“了解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并从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学习前面应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应用文(书信)的相关知识,把握书信的写法。
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了解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并从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学习前面应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应用文(书信)的相关知识,把握书信的写法,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尝试写信。
教学目标
1.理解书信内容,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积累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进一步巩固文言句式知识。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对古代的书信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本文“情”与“理”的结合。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柔情与侠骨相统一的人格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情激情,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1.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2.理解文章中抒情与说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与妻书”即丈夫给妻子的书信,丈夫给妻子写家书本属寻常,然而无数家书在历史长河中寂然,此信却穿透了百年的时光,至今读之,仍令人无不动容,以至泫然涕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封信?林觉民在信中到底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二、走近作者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三、知人论世,关于背景
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震动全国,不久爆发了武昌起义。
《与妻书》是林觉民于起义前三天,在香港滨江楼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书。陈意映读罢,当场昏厥,两年后抑郁而死。长子伯新(依新)不幸夭折,《与妻书》手稿由次子仲新献出,现存福建省博物馆。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解决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
3.思考问题:信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段:原因和心情。
第二段:全文中心。
第三段:回忆夫妻生活,呼应“吾至爱汝”。
第四段:率性就死,呼应“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五段:表达生死相伴的心愿,呼应“吾至爱汝”。
第六段:慨叹幸与不幸,不忍独善其身。
第七段:当尽吾意。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
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5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第3、4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第5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
第三部分(6—8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第6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第7段再一次申述自发一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
第8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五、文言基础知识
1.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
B.名词用作状语
汝泣告我(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
C.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使……尽)
D.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
E.形容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2.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3.句式解析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口头翻译文章。
2.整理文言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