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5.2关注家庭生活安全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5.2关注家庭生活安全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9 20: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关注家庭生活安全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变得多姿多彩。然而,无论是人类的自身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健康为前提。在现代家庭生活中,诸多因素如生活方式、食品、药品等都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何谓食品添加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现行食品添加剂的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
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1994)等11部。
1
漂白剂: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具有抑菌等多种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  有氧化漂白及还原漂白两类。前者如双氧水,后者包括亚硫酸钠、硫磺、二氧化硫等。
行业黑幕:
  (1)打着“太仓鲜肉松”旗号的肉松,是用病死母猪肉做成的。生产厂家为改变肉制品的色泽,就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死猪肉变色。
  (2)有的生产企业在制造椰果时,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椰果看起来异常晶莹透亮。
  (3)某些氧化漂白剂能掩盖动物性食品,如肉类、海产的腐败变质外观。
  (4)更有甚者,将含甲醛成分的致癌的工业用品“吊白块”,违禁添加到食品中去。例如加工米粉加入吊白块,使其看上去光洁白净;腐竹生产企业给腐竹也加入吊白块。
消费提示:
  认清“原色”食品才购买。食品的外表异乎寻常地光亮和雪白,可能会有问题。例如本来偏黄色的牛百叶,变得很白净;又如竹笋、雪耳、粉丝、腐竹、米粉、海蜇等的外表过于雪白透亮,应小心提防。
6种常用添加剂
2、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常用在饮料、果酱和糖果当中。如:胭脂红、辣椒红、柠檬黄等。
行业黑幕:
  (1)滥用柠檬黄等加工情人梅。
  (2)水果罐头中超量使用日落黄,使其看上去颜色鲜艳,不褪色。
  (3)以名为加丽素红的一种色素类饲料添加剂喂养鸡,使其产出颜色偏红的鸡蛋。
消费提示:颜色浓艳夸张的食品,都可能存在滥用着色剂的现象。
3
防腐剂
为防止各种加工食品、水果和蔬菜等腐败变质,常使用化学物质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灭这些微生物。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还包括那些通常认为是调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等。
行业黑幕:
(1)一些食品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选用成本较低的防腐剂。以山梨酸和苯甲酸为例,前者对人体更为安全。但前者的成本为后者的两三倍,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选择并超量使用苯甲酸。
(2)使用甲醛和福尔马林等非食品级的工业原料,来强行杀菌。某些腐竹、米面制品企业,曾被揭发存在这种严重违法行为。
此外,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还有:
香精香料
、甜味剂
、护色剂
营养强化剂:如氨基酸、维生素类、矿物质等。
酸度调节剂: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等。
膨松剂:如碳酸氢钠、钾明矾等。
被膜剂:如紫胶、石脂、石蜡、果蜡等。
食品保鲜
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较多,其中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最为普遍。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极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方式,防止食物被微生物污染,杀灭微生物或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抑制其生长繁殖,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
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
1.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使食品与微生物隔绝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食品能够长期保存,从而保证食品安全,维护人体健康。
食品名称
保存方法
2.选择一种需要保存的食品(面包、鱼肉、瓜果等)和保存方法,设计实验,探究保存方法是否有效。
食品保存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控制引起食品发霉、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食品腐败变质,与食品所含的水分、浸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学会选择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告知地点,病情!
让对方先挂电话!
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急救原理
人最脆弱最容易死亡并且只要它一死人就非死不可的器官是什么?


急救原理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
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
10-20秒可昏厥,
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
30-40秒可抽搐,
时间就是生命!
急救原理
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
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
急救原理
为了维持对脑的氧的供应,就必需维持两个系统的工作:
呼吸系统:从空气中获取氧
循环系统:把氧输送到大脑
急救措施
检查病人
1、检查脉搏
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急救措施
检查病人
2、检查呼吸
正常每分钟呼吸16—20次,垂危病人的呼吸多变快、变浅、不规则。当病人临死前,呼吸变缓慢、不规则直至停止呼吸。
在观察危重病人的呼吸时,由于呼吸微弱,
难以看到胸部明显的起伏,可以用l小片棉花或小薄纸条,小草等放在人鼻孔旁,
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来判定还有无呼吸。
所有的检查
都应在10秒中之内完成!!
2.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1.确认伤病员处于安全的环境
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止血。
加压止血示意图
出血止血常用物品
纱布
创可贴
绷带
对于动脉或大静脉出血,尽快拨打“120”,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指压止血示意图
止血带止血示意图
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停止时,还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及早让病人恢复心跳和呼吸非常重要。
1.口对口吹气法
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呼气16-18次。
2.胸外心脏按压法
(1)按压部位:胸骨下端
(2)用力下按,使胸骨下陷3-4cm,然后放松,如此反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须注意科学用药,否则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药物可以区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
处方药:
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适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非处方药:
简称为OTC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用范围、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同时还要认真阅读注意事项,看清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以确保安全用药。
常用的药品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药品如果保存不当,不仅容易变质,而且会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请你给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小药箱。
编号
药物及有关物品名称
主要作用
适应症
药品性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讨论:
1.在家庭生活或外出旅行时,需要配备哪些常用药?
2.将你设计的方案与其他同学交流。
调查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作用
1.收集多种食品标签。
2.认真记录食品标签上标注的食品配料中有哪些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