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构图
绘画
de
学习目标
1、学习和了解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常见的构图类型。
2、尝试运用构图知识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3、尝试运用构图的形式法则进行绘画实践。
构图一词,源自拉丁文
,意为组合、构成。在美术创作中,构图一般指在平面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审美效果。
课堂小练习---《三个苹果》
小结:1.构图体现在设计艺术中,是要刻意地制造对比,使画面比生活更突出,从而更好地体现设计的主题.
2.多样统一是合理构图的基本条件,多样避免了单调,统一则避免了杂乱
。
构图基本形
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要求简约,通常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
而构图中的基本形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复
杂形象的高度概括。
1、三角形
画面上的五壮士与山形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整体。从而使人感到一种永恒的纪念碑式的稳定感。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作者:詹建俊
在圆形的构图中,圆形的边线无首尾之别,形状无方向的变差,张力均匀,给人以流动、饱满、完整、团实的感觉。物象结构成团形,具有凝聚的整体感。
2、圆
形
油画《静物》
作者:卫天霖
3、S形构图
这种“峰回路转”迂回的取势方法在山水画构图中常被采用,气势的往复回旋有S形,也有相反的S形。这种取势往来逆顺,气势回旋,连绵不断,柔中见刚,刚柔相济,容易取得赏心悦目的形式美感。
“笔记式”构图
“笔记式”构图是国画采用的“笔记式”观察、表现方法,没有固定视点、视向和视线。画家随着身体的移动对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故采用的是散点与移动的透视法。在山水画中表现的更是如此。北宋画家郭熙在实践中
总结出一套很重要的山水透视与构图法则——“三远法”。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山水训)
题款与图章中的闲章是中国画精神性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中国画构图的一部分,在布局时不能不考虑它们的位置
“照相式”构图
“照相式”构图即西画采用的焦点透视表现法。
雅典学院
拉斐尔(意大利)
夜巡
伦勃朗(荷兰)
对角线式和斜线式运用也极其普遍,线条倾斜,使人产生动感.
由两条对角线交叉组成X形结构,则具有集中和放射的两种对立运动.
构图是绘画的基础,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应注意把握绘画构图的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形象突出,构图中心明确。构图应围绕主要形象形成构图中心,以使表现内容一目了然。构图中心不是画中央,而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点。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开国大典》
毛泽东站立于人群前面,居主要地位,身着深色服装,在明亮天空衬托下显得突出,并在灯穗的飘向、栏杆透视线的引向和其他人物精神意向的作用下,使观众一眼便注意到这一伟大人物和看出所表现的伟大事件。
《太行丰碑》,画家用竖幅构图,将山按方形结构组合,并运用强烈的黑白对比构成一种坚实、敦厚、沉重的宏大气势,与将太行山作为抗敌的历史丰碑立意相吻合。
(2)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3)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白夜光》色调暗绿、沉静,与表现内容相统一。
(4)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以形式美感。
我们的视线可以从位于前景的衣着华丽的教皇开始,他右臂下垂的长袖连到最下方的小天使,他们仰头注视的姿态又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位于明亮背景前的圣母,她的披巾和长袍构成优美的反S形,飘起的下襟连到圣女身上,最后又到达背后绿色的帷幔。在所有这些和谐的曲线中,蕴藏着极为复杂而完美的韵律美。
中国山水画
形式法则
1.气势回旋——S形构图
???
2.一波三折——Z(之字)形构图
。这种取势构图与S形构图有相似之处,S形构图的动势线是弧形旋转,而Z形构图的动势线是硬折线,即一波三折。它的这种特点不但气势可以往来逆顺,连绵不断,并给人一种铮铮铁骨的刚强感,增强画面的力度和稳定感。
3、破绽圆——C形构图
也包括相反的C形,这也是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它的特点是比较单纯,整体感强。完整的圆形构图在画面中机械呆板,没有趣味。破绽圆,打破了圆形的死板,使画面开窗有透气的地方,使构图灵动起来。
4.波浪式构图
这种构图形式在山水画中多见于横幅及长卷。它能产生奔腾飞跃的磅礴气势
,其势如波涛汹涌,万马奔腾,有雷霆万钧之力。高低起伏,后浪推前浪,连绵跌宕的强烈运动感。使本来静止的画面生机勃勃,气韵生动。酷似音乐的交响乐章,有引人瞩目的节奏和旋律感。
5.三角形构图在
山水画中采用较多。三角形上轻下重,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习惯性的稳定感。还有三角形与画幅长方形四边成斜线关系,产生倾斜动势,生动而有变化。为了克服画面的对
称和打破呆板,三角形构图都回避等腰三角形
6.三叠两段式构图
所谓“三叠”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
倪瓒《紫芝山房图》
7.天地位置与边角处理
一
幅山水画通常须留天空地,然后在画面中间布置景物,形成上下虚、中间实,
画面的边角虽然不是主要的地方,但处理不当,仍会影响画面全局的美观。画面四角全封死,无一通气,视觉心理感到窒闷、死板,虚空一角。
课堂练习
自己动手,试着组织一幅三角形构图的静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