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王双燕名师工作室系列微课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1953—1957年)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
课名的修订
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
近代中国的工业
化
萌芽:洋务运动期间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鼓励发展实业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黄金时代:一战期间
萎缩:一战后
特点:
行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地区
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
总体落后,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一、一五计划的背景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原因: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原因:②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思考:新中国制定的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原因:帝国主义的包围、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的经验借鉴等
材料一: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二、一五计划的概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一五计划的成果
时空记忆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
无缝钢管厂
鹰厦
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
成
铁
路
武汉长江大桥
长春
沈阳
鞍山
宝鸡
成都
西宁
拉萨
厦门
武汉
①
②
③
⑤
④
⑥
⑦
⑧
⑨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五计划的成果
时空记忆
长春
沈阳
鞍山
宝鸡
成都
西宁
拉萨
厦门
武汉
①
②
③
⑤
④
⑥
⑦
⑧
⑨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三、一五计划的意义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得到有力巩固
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路线
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和热情工作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援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黄炎培《人民的宪法》摘录
这是一幅走向社会主义的设计图,
这是一张导致世界和平的保证书,
全文一百零六条,
八千九百五十四个字,
还收集了全国一百一十八万多条的意见,
心那么细!又那么虚!
每一条,每一字,
都经过反复的推敲,周详的考虑!
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时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每年3月份在北京会召开“两会”,你知道“两会”分别指什么会议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今年的两会即将召开,如果你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你会向国家提出哪些建议要求?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小结
经济建设:
一五计划
工业化起步
民主政治:
一届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推动
保障
1.“一五计划”的时间
2.“一五计划”的背景
3.“一五计划”的特点
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5.“一五计划”的意义
1.一届人大的时间
2.一届人大的宪法及性质
3.一届人大的意义
谢观看!
谢
王双燕名师工作室系列微课